[发明专利]一种织物清洁留香添加剂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284126.6 | 申请日: | 2021-03-1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10966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27 | 
| 发明(设计)人: | 邓国政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优涤日化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11D1/831 | 分类号: | C11D1/831;C11D3/20;C11D3/37;C11D3/386;C11D3/50;C11D3/60 | 
| 代理公司: | 佛山市智汇聚晨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409 | 代理人: | 陈钦祥 |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织物 清洁 添加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织物清洁留香添加剂,其聚乙二醇主要起到对表面活性剂、香精进行包裹的作用,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直链烷基苯磺酸钠、脂肪酸甲酯磺酸盐、a烯基磺酸盐、十二烷基硫酸钠、生物酶制剂、冷水软片主要对织物上的污渍乳化分解去除,香精油及纳米微胶囊主要起到织物增加香味的作用,采用高分子水溶性材料聚乙二醇为载体,将多种表面活性剂、酶制剂、香精油、纳米微胶囊香精合理配伍,通过造粒机将配伍好的料体制成颗粒,使用时直接将颗粒投入洗衣机桶内,即有织物去污清洁效果又能满足织物持久留香的需求,在衣柜储存情况下持久留香3‑6个月,通过加入微胶囊香料,有效提升了留香效果,此外,颗粒状产品可以减少运输成本,降低环境污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织物洗涤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织物清洁留香添加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所有单一洗涤剂,都很难满足织物即能清洁又能持久留香的需求。例如洗衣液,由于配方中水含量很高,很难添加高含量的香精油,致使织物洗后留香效果差而且不持久,强行添加导致洗衣液分层或者变色发臭;例如洗衣服,洗衣粉是一种碱性的合成洗涤剂,生产时粉体与高温热空气接触会到导致香精挥发,也没有办法添加高含量的香精,致使织物洗后留香效果差而且不持久。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织物清洁留香添加剂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织物清洁留香添加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组分:聚乙二醇(4000-10000)50-90份、脂肪醇聚氧乙烯醚1-10份、直链烷基苯磺酸钠1-10份、脂肪酸甲酯磺酸盐1-10份、a烯基磺酸盐1-10份、十二烷基硫酸钠1-10份、生物酶制剂0.1-2份、冷水软片1-10份、聚乙二醇(400)1-10份、丙二醇1-6份、甘油1-8份、香精油1-10份、微胶囊香料1-10份。
作为优选,添加剂的表观密度为0.88-1.5g/cm3,进一步优选,添加剂的表观密度为0.95g/cm3,,目的是为了防止用添加剂制成的珠子在洗衣机里面洗的时候,因为衣物放得太多,或者是洗衣机本身使用时间较长,导致洗衣机的搅拌力度不够,造成珠子没有完全溶解,且容易在排水的时候一同将珠子排出,导致资源浪费,当珠子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的时候,那珠子就会浮于水面,就算没有完全溶解,也会一直浮在水的表面上,当排水的时候,珠子又会落到衣物上,等第二遍水再加到洗衣机里面去的时候,珠子遇到水之后又会浮起来,防止因没有完全溶解而被水排掉,提高使用效果,节约资源。
作为优选,生物酶制剂包括脂肪酶、蛋白酶以及纤维素酶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
作为优选,聚乙二醇(4000-10000)由聚乙二醇(4000)、聚乙二醇(6000)、聚乙二醇(8000)、聚乙二醇(10000)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以上混合组成。
作为优选,包括以下重量份组分:聚乙二醇(4000-10000)50-80份、脂肪醇聚氧乙烯醚1-10份、直链烷基苯磺酸钠1-10份、脂肪酸甲酯磺酸盐1-5份、a烯基磺酸盐1-8份、十二烷基硫酸钠1-5份、生物酶制剂0.1-2份、冷水软片1-5份、聚乙二醇(400)5-10份、丙二醇1-5份、甘油1-5份、香精油1-10份、微胶囊香料1-10份。
作为优选,包括以下重量份组分:聚乙二醇(4000-10000)50-85份、脂肪醇聚氧乙烯醚1-5份、直链烷基苯磺酸钠1-8份、脂肪酸甲酯磺酸盐1-7份、a烯基磺酸盐1-9份、十二烷基硫酸钠1-7份、生物酶制剂0.1-1份、冷水软片1-6份、聚乙二醇(400)5-8份、丙二醇1-6份、甘油1-7份、香精油1-10份、微胶囊香料1-10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优涤日化有限公司,未经广州优涤日化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8412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