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背光模块及显示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284106.9 | 申请日: | 2021-03-1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11343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27 | 
| 发明(设计)人: | 庞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璨鸿光电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2F1/13357 | 分类号: | G02F1/13357;G02B6/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永新同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76 | 代理人: | 刘兴鹏 | 
| 地址: | 215222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背光 模块 显示装置 | ||
一种显示装置,包括背光模块及显示面板。背光模块包括背板、电路基板、导光板、多个发光元件及反射片。背板包括本体、侧壁及延伸板。本体具有承载面,侧壁配置于承载面上。延伸板连接于侧壁,且延伸板在平行于承载面的方向上朝远离本体的方向延伸。电路基板配置于承载面上。导光板配置于电路基板上,且具有入光面及出光面。多个发光元件配置于电路基板上。这些发光元件位于入光面旁且邻近于侧壁。反射片具有固定部及反射部。固定部配置于延伸板上。反射部覆盖于这些发光元件以及部分的出光面。显示面板配置于背光模块的出光侧。使用前述的背光模块的显示装置能提升画面的亮度均匀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背光模块,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能用于显示装置的背光模块以及使用此背光模块的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装置包括液晶显示面板与背光模块。由于液晶显示面板本身不发光,因此需要靠背光模块提供显示光源至液晶显示面板。因此,背光模块的主要功能就是提供高辉度以及高均匀度的显示光源。
背光模块在传统上可分为侧入式背光模块与直下式背光模块。一般而言,侧入式背光模块在配置发光二极管(LED)的一侧会将背板设计为朝发光二极管处弯折,即为已知的灯罩,并在灯罩内部贴上反射片,使背光模块边缘的漏光能反射回导光板中,提升光利用率。
然而,在组装背光模块时,需借由推手治具辅助将发光二极管及反射片贴齐于背板弯折处,由于灯罩为半闭合状态,过程中容易形成不易对齐的情况,影响整体的出光均匀度及显示画面的品质。此外,导光板在组装的过程中也容易撞击到反射片,而造成反射片变形。
本「背景技术」段落只是用来帮助了解本发明内容,因此在「背景技术」中所揭露的内容可能包含一些没有构成所属技术领域中的技术人员所知道的已知技术。此外,在「背景技术」中所揭露的内容并不代表该内容或者本发明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所要解决的问题,也不代表在本发明申请前已被所属技术领域中的技术人员所知晓或认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背光模块,具有较佳的出光均匀度。
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能提升画面的亮度均匀度。
本发明的其他目的和优点可以从本发明所揭露的技术特征中得到进一步的了解。
为达上述之一或部分或全部目的或是其他目的,本发明一实施例所提供的背光模块包括背板、电路基板、导光板、多个发光元件及反射片。背板包括本体、侧壁及延伸板。本体具有承载面,侧壁配置于承载面上。延伸板连接于侧壁,且延伸板在平行于承载面的方向上朝远离本体的方向延伸。电路基板配置于承载面上。导光板配置于电路基板上,且具有入光面及出光面。多个发光元件配置于电路基板上。这些发光元件位于入光面旁且邻近于侧壁。反射片具有固定部及反射部。固定部配置于延伸板上。反射部覆盖于这些发光元件以及部分的出光面。
为达上述之一或部分或全部目的或是其他目的,本发明一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及上述之背光模块。显示面板配置于背光模块的出光侧。
本发明实施例的背光模块中,背板的延伸板连接于侧壁,且延伸板在平行于承载面的方向上朝远离本体的方向延伸,形成开放式结构。在配置多个发光元件使其邻近于侧壁时,可以直接目视调整且易于对齐。此外,反射片的固定部也可直接配置于延伸板上并调整,降低导光板组装时撞击的机率,在后续的发光元件或反射片的维修上也很方便。由于多个发光元件及反射片皆可对齐于导光板,在整体光线的入射与出射上较为平均,使得本发明实施例的背光模块具有较佳的出光均匀度。而本发明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由于使用上述的背光模块,因此能提升画面的亮度均匀度。
为让本发明之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2A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背光模块未配置反射片时的俯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璨鸿光电有限公司,未经苏州璨鸿光电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8410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