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机会约束优化的主动配电网两阶段无功调节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283440.2 | 申请日: | 2021-03-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6206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04 |
发明(设计)人: | 廖小兵;张敏;李自成;王后能;曾丽;熊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J3/18 | 分类号: | H02J3/18;H02J3/50;H02J3/06;G06Q10/04;G06Q50/06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崔友明 |
地址: | 430074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机会 约束 优化 主动 配电网 阶段 无功 调节 方法 | ||
1.一种基于机会约束优化的主动配电网两阶段无功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初始化基点处场景设置,输入主动配电网线路参数、DG出力和负荷预测基准值;
S2:设置配电网无功优化目标和约束条件,建立DG出力和负荷预测值的基点处的配电网无功优化模型;
具体步骤为:
S21:设场景s发生的概率为πs;权重系数为Cp、Cs,且Cp+Cs=1;配电网支路ij网损为rijls;节点j处并联电容器相对上次调节的上限值为Tc,j;变压器支路ij相对上次调节的上限值为To,ij;所有支路集合为L,并联电容器接入节点集合为Cap,变压器支路集合为Trf;带有上标s的字母表示在第s个场景下的相应变量;则设置网损期望值和离散无功设备调节量两者的加权和为配电网的第一阶段无功优化目标:
S22:引入配电网的第一阶段无功优化约束条件包括:潮流约束、有载调压器附加约束、并联电容器附加约束、节点电压约束、支路电流约束、DG运行约束;
S23:根据有功变化,按照预先定义的二次决策规则建立配电网的第二阶段DG无功优化;
S3:根据DG出力和负荷预测误差概率分布函数生成N个预测误差场景,再加上DG出力和负荷预测值得到N个输入DG出力和负荷值;在步骤S2输出的基点处无功优化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前推回代求解配电网潮流,校验节点电压和支路电流是否越限;
S4:根据步骤S3统计的越限场景数NV判断:若NV=0则输出最终无功优化结果;若NV>0则输出最终无功优化结果,采用缩减场景法从越限场景中选择最具典型性的场景;
S5:求解新增场景下的两阶段机会约束规划模型,更新无功优化输出结果,返回步骤S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机会约束优化的主动配电网两阶段无功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S22中,设节点j处的DG的有功出力为无功出力为节点j处的负荷的有功需求为无功需求为ij支路的有功功率为Pij、无功功率为Qij;ij支路的串联电阻为rij、电抗为xij;ij支路的电流幅值平方为lij;节点j处的并联导纳为yj=gj+bj;节点j处的离散并联电容器电纳为bcj;节点i的电压幅值平方为ui;无变压器支路集合为L/Trf;变压器支路ij的第k级变比为设中间变量为0-1变量表示变压器支路ij是否处于第k级变比;节点j处的离散并联电容器电纳最小值为离散并联电容器的投切一组的电纳值为δj;设引入的中间变量为引入的0-1变量表示离散并联电容器投切组数;线性化潮流约束采用配电网线性化潮流模型,则将N个采样场景的第s个场景的线性化潮流约束描述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机会约束优化的主动配电网两阶段无功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S22中,具体步骤为:设前一个优化周期变压器支路ij的变比为tij,old;有载调压变压器总共的变比级数为nj,M为正数,则对进行线性化的过程中产生有载调压变压器附加约束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机会约束优化的主动配电网两阶段无功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S22中,具体步骤为:设bc,j,old表示前一个优化周期并联电容器的电纳,并联电容器总共的投切组数为mj;设为中间变量,并联电容器的电纳上限为下限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工程大学,未经武汉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83440.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