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角度控制的多功能护理床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83117.5 | 申请日: | 2021-03-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0716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8 |
发明(设计)人: | 张少燕;唐立岷;杨慧超;林宏涛;罗标;李悦猛;王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涛 |
主分类号: | A61G7/005 | 分类号: | A61G7/005;A61G7/0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000 山东省青***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角度 控制 多功能 护理 | ||
一种基于角度控制的多功能护理床,属于医疗设备技术领域。从翻身功能的需求出发,将人体翻身视作近似定轴转动,提出实现人体近似定轴翻身模式的嵌套式组合床框及其翻身机构。采用两个对称布置的曲柄滑块和摆杆的串联组合机构实现左右侧翻功能,驱动滑块位于两个对称布置的组合机构中间,有效地利用了多功能护理床的底部空间,减少了驱动电机数,同时在床体的底部设计了曲柄摆杆机构,通过第一驱动组件带动第一叉臂围绕自身转轴摆动翻转,进而实现上身板的翻转,由于上身板的转轴上安装主动锥齿轮,在上身板转动的过程中,主动锥齿轮带动从动锥齿轮旋转,从动锥齿轮带动摆臂摆动实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能够与上身板实现同步转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基于角度控制的多功能护理床。
背景技术
多功能护理床需要辅助卧床者经常运动且应符合百分之九十以上人群的使用,且支背、侧翻和曲腿的角度、各块床板的运动轨迹以及尺寸参数应满足人机工程学要求。而现有的护理床在将后背缓慢升起的过程中,后背床垫会对病人的腰背部造成挤压,后背缓慢降落的过程中,后背床垫会对病人的腰背部造成拉拽,病人会感到极不舒服,而且在护理床升起或降落时,若没有侧翼升起护住病人身体两侧的话,病人会有向两侧滑移掉下护理床的危险。同时多功能护理床的适用人群是行动不便的高龄老人和存在肢体功能障碍的残疾人。这类人群缺乏甚至完全丧失自主行动能力,在支背过程中可能出现向一侧倾斜或肢体被床板间的间隙夹伤的情况,故在多功能护理床的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各床板间由于需要满足相对运动而产生的间隙带来的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技术任务是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角度控制的多功能护理床。
本发明的核心技术思想是:从翻身功能的需求出发,研究了人体自主翻身时的运动过程和受力状况,将人体翻身视作近似定轴转动,提出实现人体近似定轴翻身模式的嵌套式组合床框及其翻身机构。采用两个对称布置的曲柄滑块和摆杆的串联组合机构实现左右侧翻功能,驱动滑块位于两个对称布置的组合机构中间,有效地利用了多功能护理床的底部空间,减少了驱动电机数,同时在床体的底部设计了曲柄摆杆机构,通过第一驱动组件带动第一叉臂围绕自身转轴摆动翻转,进而实现上身板的翻转,由于上身板的转轴上安装主动锥齿轮,在上身板转动的过程中,主动锥齿轮带动从动锥齿轮旋转,从动锥齿轮带动摆臂摆动实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能够与上身板实现同步转动。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基于角度控制的多功能护理床,包括上身板、臀部板和腿部板,上身板的两侧有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上身板的中间有中间外板和中间内板,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通过侧板铰链铰接在上身板的头部和尾部,中间外板通过外板铰链与外板转轴铰接,外板转轴穿过上身板,中间外板的一侧通过内板铰链安装中间内板,上身板和臀部板通过上身板转轴连接,上身板的底部两侧有导向槽,导向槽内安装上身板脚轮,上身板脚轮安装在曲臂上,曲臂固定在第一叉臂的两侧,第一叉臂上部为套筒结构,套筒内穿过悬臂的光轴,悬臂为矩形框架结构,框架的一端焊接在第二支架上,第一叉臂的底部安装第一连杆,第一连杆安装在第一驱动组件上;上身板的底部安装第一支架,臀部板的底部安装第二支架和第三支架,第一驱动组件安装在第二支架和第三支架的支架横梁上,悬臂上安装第一角度传感。
上身板上安装上身板转轴,上身板转轴上安装主动锥齿轮,主动锥齿轮与行星锥齿轮啮合,行星锥齿轮的主轴上安装摆臂,摆臂上安装摆臂连杆,摆臂连杆与侧板支架连接,侧板支架的转轴上安装第二角度传感器,侧板支架安转在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的底部。
中间外板的底部有导向槽道,导向槽道内安装外板脚轮,外板脚轮上安装外板叉臂,外板叉臂安装在外板铰链上,外板铰链安装在上身板横梁上,外板叉臂通过外板连杆与第二驱动组件连接,第二驱动组件安装在上身板横梁上,外板铰链上安装第四角度传感器。
中间内板的底部安装内板脚轮,内板脚轮安转在内板叉臂上,内板叉臂安装在内板铰链上,内板铰链安装在上身板横梁上,内板叉臂通过内板连杆与第三驱动组件连接,第三驱动组件安装在上身板横梁上,内板铰链上安装第三角度传感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涛,未经王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8311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