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FPC工艺和电磁耦合的微型可穿戴能量收集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81520.4 | 申请日: | 2021-03-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6547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8 |
发明(设计)人: | 周振宇;施阁;常健;黄文杰;王晨宇;施浙斌;胡项展;林如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计量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K35/02 | 分类号: | H02K35/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0018 浙江省杭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fpc 工艺 电磁 耦合 微型 穿戴 能量 收集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FPC工艺和电磁耦合的微型可穿戴能量收集装置,包括外壳、平面FPC线圈组、转轴、转动轮、能量收集电路,其特征在于,平面FPC线圈组垂直于转轴固定于外壳内部垂直方向中间处,平面FPC线圈组包括第一线圈、第二线圈、第三线圈、第四线圈、第五线圈以及覆盖于线圈上下两侧的FPC基材,通过采用FPC工艺实现线圈的小型化与密度提升,转轴通过轴承垂直固定于外壳内壁,转动轮安装在轴承外圈,可绕轴承旋转,转动轮包括轻质支架、5个方形永磁体和配重质量块,外界的低频振动带动配重质量块的甩动,能量收集电路固定于外壳底部,通过纤细导线与平面FPC线圈组相连接,将微弱交变电流转换为直流电,该装置可以实现环境及人体中的振动能量的采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FPC工艺和电磁耦合的微型可穿戴能量收集装置,属于可穿戴能量收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集成电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近年来各种可穿戴设备层出不穷,通过这些可穿戴设备,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身状况与外界信息。随着可穿戴设备的不断发展,其功耗越来越低,从人体收集能量转化为电能为可穿戴设备供能成为解决此类设备供能问题的主要解决方案之一。
人体主要存在动能(振动能)、热能、风能、声能及生物化学能等。目前人体能量的收集方式主要有电磁式、压电式、热电式及生物燃料电池等。在利用人体能量的方法中,采用惯性能量(动能)收集的方法又具有较高的效率。但是传统的惯性能量(动能)收集装置体积质量较大,给人体行动带来不便。而小型化的收集装置因平面磁铁性能差、线圈匝数受限、振幅变小使能量收集效率降低。目前FPC工艺在PCB生产中日渐流行,采用FPC工艺生产的线圈厚度小,体积小,匝数密度高,具有较高的能量转换效率。稀土永磁材料是现在已知的综合性能最高的一种永磁材料,稀土永磁材料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平面磁场强度。
专利号CN201621210038.2公开了一种基于MEMS工艺的柔性可穿戴温差能量收集器件,该器件利用柔性材料作为基底,利用人体温差作为热源发电。该方法的最大缺点是温差发电功率小,效率不及动能收集方案,不能独立地为可穿戴设备供电,仅能作为辅助供能方法。
专利号CN201710205950.1公开了一种收集低频行走能量的可穿戴自驱动供电系统,此系统基于摩擦发电技术,利用人体、鞋底和地面构建人体发电装置,从而解决现有人体发电装置复杂的问题,该方法的最大缺点是其摩擦层为鞋底和任意行走表面,佩戴部位受限,且会对步行带来影响。
专利号CN200880112238.6公开了一种具有轴向磁通发电机的微型人力充电器,该充电器包含机械传输装置、轴向磁通发电机和充电控制模块。其轴向磁通发电机具有定子和两个相同的转子,定子的平面绕组由多层印刷电路板(PCB)来制成。该充电器还包含充电控制模块,用于将由所述发电机所产生的非稳定交变电流转换为充电直流电流。该方法的最大缺点是其平面绕组以多层印刷电路板(PCB)来实现,相比于FPC工艺,其体积大大增加,便携性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一种基于FPC工艺和电磁耦合的微型可穿戴能量收集装置,采用旋转结构,利用偏心轮机构将外部低频振动转换为旋转运动,旋转过程中方形永磁体切割平面FPC线圈组,将人体及其环境中的低频振动转换为电能,实现可穿戴式能量收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计量大学,未经中国计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8152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