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灌浆验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81378.3 | 申请日: | 2021-03-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9274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9 |
发明(设计)人: | 汤烨;管平;邱海强;吴海敏;徐升浩;徐文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永诚建设工程管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3/38 | 分类号: | G01N33/38 |
代理公司: | 湖州果得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365 | 代理人: | 戴心同 |
地址: | 313000 浙江省湖州市创业***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装配式 混凝土结构 灌浆 验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灌浆验收方法,涉及混凝土灌浆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的混凝土灌浆成型后验收不方便,检测结构不准确,且验收方法单一等问题。一种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灌浆验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A:混凝土验收时间控制在t1,在对混凝土进行灌浆之前,对钢筋和套筒进行安装密封,采用注水的方式对未灌浆的套筒进行容量的检测,在使用混凝土对套筒进行灌浆完成后,对此时的套筒进行体积的检测,即可快速对全过程中灌浆量进行检测,将灌水量和灌浆量进行数据对比,能够对套筒灌浆是否合格进行检测。本发明通过对装配式混凝土灌浆成型后进行多种方法同时进行验收检测操作,有效保证灌浆成品符合国标要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混凝土灌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灌浆验收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是以预制构件为主要受力构件经装配或连接而成的混凝土结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是我国建筑结构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它有利于我国建筑工业化的发展,提高生产效率、节约能源、绿色施工,并且有利于提高建筑工程质量;与现浇施工工法相比,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更能符合节地、节能、节材、节水和环境保护等要求,可以降低噪音、防止扬尘、清洁运输、减少渣土,节约水、电、材料等资源和能源,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但是,现有的混凝土灌浆成型后验收不方便,检测结构不准确,且验收方法单一;因此,不满足现有的需求,对此我们提出了一种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灌浆验收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灌浆验收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现有的混凝土灌浆成型后验收不方便,检测结构不准确,且验收方法单一等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灌浆验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A:混凝土验收时间控制在t1,在对混凝土进行灌浆之前,对钢筋和套筒进行安装密封,采用注水的方式对未灌浆的套筒进行容量的检测,在使用混凝土对套筒进行灌浆完成后,对此时的套筒进行体积的检测,即可快速对全过程中灌浆量进行检测,将灌水量和灌浆量进行数据对比,能够对套筒灌浆是否合格进行检测;
步骤B:采用与现场灌浆使用且相同尺寸的套筒进行涂抹脱模剂,将钢筋与套筒密封安装连接,且通过将整体置入密封箱内,使用灌浆机将混凝土注入至密封箱内,保证实验灌浆量和现场灌浆量保持一致,待混凝土完全凝固成型后对实验用密封箱和套筒进行拆除,对套筒清洁后进行力学性能试验和X射线检测内部缺陷,便于通过静力触探测试对混凝土灌浆进行验收操作;
步骤C:采用灌水密封实验法对混凝土灌浆进行验收,将与现场等量的对比样品放置在密封恒温仓的内部,根据现场环境对密封恒温仓的温度和光照进行补充和调节,在对比样品凝固成型后,对密封恒温仓进行灌水试验,保证试验过程整体密封性好;在t2时间内对样品进行持续性灌水,在灌水完成后排干水分,采用渗透仪对样品进行渗透系数P进行进行检测,确定混凝土灌浆后渗透系数是否符合国标;
步骤D:在对装配式混凝土灌浆完成后取标准实验用样品,搭建实验平台,模拟套筒灌浆后的使用环境,将样品固定放置在实验平台上,使用强度检测检测设备对样品表面进行强度检测操作,检测点应均匀,次数保持在十次,根据强度检测设备的数据进行统计和验证;使用载荷检测设备对样品整体进行多等级的载荷载荷实验,便于快速测出样品的静载荷能力是否符合国标;
步骤E:将与现场相同规格的混凝土、套筒和钢筋进行模拟灌浆实验,采用人工搅拌,搅拌时间为t3,将搅拌好的灌浆料均匀倒入试模中,成型后的样品放入标准恒温箱进行恒湿养护操作,恒温箱内的温度控制在T1,湿度控制在H1范围内,再次使用载荷检测设备进行检测;
步骤F:对于铸造灌浆套筒进行成品检测,铸造灌浆套简内外表面不应有影响使用性能的夹渣、冷隔、砂眼、缩孔、裂纹等质量缺陷,且机械加工成型的灌浆套简表面不应有裂纹或影响接头性能的其他缺陷,端面和外表面的边棱处应无尖棱、毛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永诚建设工程管理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永诚建设工程管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8137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