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回火屈氏体、马氏体组织的原奥氏体晶粒度的腐蚀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278527.0 | 申请日: | 2021-03-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6370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18 |
发明(设计)人: | 冯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美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15/02 | 分类号: | G01N15/02;G01N1/28;G01N1/32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尉伟敏 |
地址: | 3125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回火 屈氏体 马氏体 组织 奥氏体 晶粒 腐蚀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原奥氏体晶粒度测试技术领域,针对氧化法测试的晶粒度结果不准确的问题,提供一种回火屈氏体、马氏体组织的原奥氏体晶粒度的腐蚀方法,操作步骤包括:以回火屈氏体或马氏体组织的原奥氏体为样品,预处理后打磨抛光处理,放入腐蚀剂中腐蚀,待表面变黑后,用无水乙醇的清洗表面,吹干;所述腐蚀剂由饱和苦味酸水溶液、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和饱和三氯化铁水溶液组成。利用本腐蚀方法,样品腐蚀的晶界较清晰,可以直接测试回火马氏体、回火屈氏体组织的原奥氏体晶粒度,评级准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原奥氏体晶粒度测试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回火屈氏体、马氏体组织的原奥氏体晶粒度的腐蚀方法。
背景技术
热处理工艺过程中,原始奥氏体晶粒大小直接影响材料的力学性能。奥氏体晶粒细小的具有高的强度和韧性;奥氏体晶粒粗大的强度低、塑性差、脆性增加,所制造的零件在使用中易发生断裂、早期失效等事故;且晶粒粗大的在淬火过程中容易变形、开裂,因此准确显示材料的原奥氏体晶粒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原奥氏体晶界的表征方法有多种,例如,中国专利CN109916787A公开了一种氧化法测定弹簧钢盘条奥氏体晶粒度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将盘条切割成横向金相样;b对金相样进行打磨、抛光;c热处理:炉温升至850℃~950℃后,将试样放入炉中开始计时,保温2~3min,从炉中迅速取出试样淬水冷却;d对抛光面表面生成的灰黑色氧化层进行再次抛光并腐蚀;e依据GB/T 6394金属平均晶粒度测定方法中的评级图谱对奥氏体晶粒进行评级。但是氧化法测试的晶粒度已经是样品第二次奥氏体化的晶粒度,且保温时间较长,导致晶粒长大,测试结果不准确。据此需要一种理想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克服氧化法测试的晶粒度结果不准确的问题,提供一种回火屈氏体、马氏体组织的原奥氏体晶粒度的腐蚀方法,样品腐蚀的晶界较清晰,可以直接测试回火马氏体、回火屈氏体组织的原奥氏体晶粒度,评级准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回火屈氏体、马氏体组织的原奥氏体晶粒度的腐蚀方法,操作步骤包括:以回火屈氏体或马氏体组织的原奥氏体为样品,预处理后打磨抛光处理,放入腐蚀剂中腐蚀,待表面变黑后,用无水乙醇的清洗表面,吹干;所述腐蚀剂由饱和苦味酸水溶液、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和饱和三氯化铁水溶液组成。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在过饱和苦味酸溶液中能电离成阴离子,易吸附在样品表面,形成金属和溶液间的一层遮蔽性膜,从而减慢或抑制样品受到的腐蚀,在晶界处虽也受到了缓蚀作用,但该处结构疏松,自由能高,吸附作用较弱,而且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作为表面活性剂降低了腐蚀液的表面张力,增加了浸润性,使腐蚀液更易向晶界处渗入,加速了作为阳极的晶界的受蚀速度,在较短的时间内晶界就能显示出来,本发明吹干后即可在金相显微镜下观察样品的晶粒度。FeCl3溶液的加入能更加清晰地显示裂纹周边组织,显示效果更好。本发明的腐蚀方法尤其适用于弹簧钢(SAE9254、55CrSiA,50CrVA、60Si2MnA等)的回火屈氏体、回火马氏体、贝氏体的原奥氏体晶粒度测量。
作为优选,所述预处理的方法为:450-550℃下保温3-6h后,迅速水冷。
作为优选,饱和苦味酸水溶液、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和饱和三氯化铁水溶液的质量比为40:(5-7):(2-4)。作为进一步优先,饱和苦味酸水溶液、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和饱和三氯化铁水溶液的质量比为40:6:3。
作为优选,所述饱和苦味酸水溶液的制备方法为:将1000mL水和50g苦味酸混合煮沸,过滤去除杂物。
作为优选,所述饱和三氯化铁水溶液的制备方法为:将500mL水和50g三氯化铁混合煮沸。
作为优选,所述腐蚀步骤具体为:用镊子夹住试样,完全浸入腐蚀液中并不断搅动;侵蚀5-8min,至样品表面变黑,取出试样,用蘸有无水乙醇的脱脂棉擦去试样表面的反应物,吹风机吹干即可在金相显微镜下观察样品的晶粒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美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美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7852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锂离子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无褶皱产生的PET镀铝膜粘连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