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斜式凹面山羊输精架及其使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77311.2 | 申请日: | 2021-03-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1790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5 |
发明(设计)人: | 陈祥;杨沛方;周志楠;唐文;张艳;惠茂茂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D19/02 | 分类号: | A61D19/02;A61D3/00 |
代理公司: | 贵阳贵知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2115 | 代理人: | 曾香兰;蒋琳琳 |
地址: | 550025 贵***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凹面 山羊 输精 及其 使用方法 | ||
1.一种斜式凹面山羊输精架,包括底座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架(1)的底部设置有滚轮(2),所述底座架(1)上的一侧前后对称设置有两个凹斜面边缘柱(3),所述凹斜面边缘柱(3)与底座架(1)之间设置有支撑柱(4),且两个凹斜面边缘柱(3)靠近支撑柱(4)一侧的顶部设置有把手(5),两个所述凹斜面边缘柱(3)之间分别等距设置有弧形杆(6)和固定皮条带(7),两个所述凹斜面边缘柱(3)之间靠近顶部位置处设置有顶部横杆(8),所述顶部横杆(8)的表面设置有可调套管(9),所述可调套管(9)的表面前后对称设置有两个固定杆(10),所述固定杆(10)的表面设置有固定排钩(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斜式凹面山羊输精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滚轮(2)为万向轮,且设置在底座架(1)底部靠近两侧的位置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斜式凹面山羊输精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架(1)底部两侧的万向轮至少有一侧为带刹车器的万向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斜式凹面山羊输精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4)和底座架(1)与凹斜面边缘柱(3)之间均分别采用转动连接,且支撑柱(4)的底部铰接有活动套接在底座架(1)表面的卡块(12),所述底座架(1)上等距设置有插孔(13),所述卡块(12)通过插孔(13)以及顶部活动插接的插销(14)设置在底座架(1)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斜式凹面山羊输精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4)与底座架(1)之间且对应支撑柱(4)中点位置处设置有与凹斜面边缘柱(3)平行的加强杆(15),所述加强杆(15)的两端均为转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斜式凹面山羊输精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皮条带(7)包括分别与两个凹斜面边缘柱(3)固定连接的皮条带本体(71)和束紧带(72),所述束紧带(72)上设置有目字扣(73),且皮条带本体(71)与束紧带(72)之间设置有插扣(74)。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斜式凹面山羊输精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调套管(9)包括套管本体(91)以及设置在套管本体(91)两端的固定圆盘(92),所述顶部横杆(8)上位于两个固定圆盘(92)背离面的位置处分别设置有定位圆盘(93)和支撑管(94),所述支撑管(94)螺纹套接在顶部横杆(8)的表面,所述定位圆盘(93)固定套接在顶部横杆(8)的表面,且定位圆盘(93)与其对应的固定圆盘(92)之间分别设置有凸起(95)和卡槽(96)。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斜式凹面山羊输精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管(94)的表面垂直设置有把杆(97)。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斜式凹面山羊输精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排钩(11)等距设置在固定杆(10)的表面。
10.采用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斜式凹面山羊输精架进行山羊输精工作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解锁滚轮(2)的刹车器,通过把手(5)和滚轮(2)将本输精架推至平坦地面,锁定滚轮(2)的刹车器;
S2、解开固定皮条带(7)的插扣(74),把山羊头朝下、尾巴朝上匍匐放在两个凹斜面边缘柱(3)之间的弧形杆(6)上,插上插扣(74),通过目字扣(73)收紧束紧带(72),通过固定皮条带(7)将山羊的颈部、背部和腰部固定;
S3、通过把杆(97)转动支撑管(94)使其与固定圆盘(92)分离,将固定圆盘(92)和定位圆盘(93)分离,转动套管本体(91)和固定圆盘(92)使其改变与定位圆盘(93)之间的角度,调节固定杆(10)的角度以适应山羊后腿的角度,通过把杆(97)反向转动支撑管(94),支撑管(94)支撑固定圆盘(92)使得卡槽(96)与凸起(95)卡合;
S4、通过绳索固定山羊后腿,将绳索缠绕在固定杆(10)的表面并通过固定排钩(11)对绳索进行定位;
S5、工作人员在凹斜面边缘柱(3)对应把手(5)的一侧对山羊进行输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大学,未经贵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77311.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矿化引导组织再生膜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玉米秸秆简易收割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