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轨道交通车站中大提升段的楼梯自动扶梯并行布置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76541.7 | 申请日: | 2021-03-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1929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8 |
发明(设计)人: | 赵杰;杨小利;吴江滨;张虓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B21/04 | 分类号: | B66B2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奇智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40 | 代理人: | 李振文 |
地址: | 10003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轨道交通 车站 提升 楼梯 自动扶梯 并行 布置 结构 | ||
一种轨道交通车站中大提升段的楼梯自动扶梯并行布置结构,其包含楼梯和自动扶梯,所述楼梯包含多段楼梯梯段,各楼梯梯段之间通过楼梯休息平台连接,各楼梯梯段包含多个依次连接的楼梯踏步,所述自动扶梯包含自动扶梯手带,所述楼梯踏步的尺寸及参数为:a×b=280mm×160mm,楼梯踏步的倾斜角α=arccot a/b=29.74°,所述楼梯休息平台的长c为大于等于1200mm和小于等于1500mm,每个楼梯梯段的楼梯踏步的数量n不超过18级,在n为18级时,提升高度为H'=2880mm,楼梯的整体倾斜角α'=arccotL楼/H,L楼为楼梯的水平长度,随楼梯梯提升高度增大、梯段数量增加而整体倾斜角α'变小且≤29.74°;由此,本发明其能有效解决现有的问题,为乘客提供舒适、安全的使用环境,同时达到节省投资、节约城市土地资源、减少地面厅对城市景观影响等诸多目的,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轨道交通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轨道交通车站中大提升段的楼梯自动扶梯并行布置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截至2020年底,全国修建轨道交通的城市已经扩张至40余座,数量增加巨大,发展速度举世瞩目。其中,以北京、上海、广州、成都为引领的各大都市,会逐步进入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的时代。在轨道交通网络化的背景下,随着城市空间日益紧张,轨道交通车站将会越来越多地出现多层(大于等于三层)车站、深埋车站、高架站。作为车站重要的竖向交通设施:楼梯和自动扶梯的提升高度在上述车站中的显著特点为“提升高度大”,而在大提升段中的楼梯、自动扶梯的布置便显得尤为重要,如果二者位置关系处理不当,将会给轨道交通车站带来:楼梯下端梯段会高出自动扶梯扶手带,高差过大影响乘客空间使用、私密性差;使得楼梯与自动扶梯并行段整体长度过长;使得出入口地面厅长度加长等诸多问题。在现有楼梯、自动扶梯大提升段的并行布置方案中,必然会存在二者位置差距过大的情况,从而导致产生上述问题。
现有楼梯、自动扶梯的技术方案为(如图1所示):
楼梯尺寸及参数:踏步尺寸a(宽)×b(高)=300mm×150mm,踏步的倾斜角α=26.57°,该角度决定了楼梯整体倾斜角的初始角度,楼梯整体的倾斜角α'都是在此角度的基础上减小。
楼梯休息平台长c=1500mm,每个梯段的踏步数量n不超过18级,18级踏步对应的提升高度为H'=b×18=2700mm,楼梯整体的倾斜角α':随楼梯提升高度H增大、梯段数量n的增加而变小,例如:当提升高度H=2700mm时,梯段数量n=1,α'=26.57°=α(当楼梯提升高度H≤2700mm时,楼梯整体的倾斜角与踏步的倾斜角相等,因此该角度也称为楼梯整体倾斜角的初始角度。);当提升高度H=5400mm时,梯段数量n=2,α'=24.23°;当提升高度H=8100mm时,梯段数量n=3,α'=23.53°;当提升高度为H=14400mm时,梯段数量n=5,α'=22.48°。
自动扶梯的参数:自动扶梯倾斜角β=30°,自动扶梯上工作基点与下工作基点的水平长度L扶=cotβ×H=cot30°×H。通过对现有方案大提升段楼梯、自动扶梯并行布置位置差距ΔL过大原因分析可知,楼梯整体的倾斜角α'是随楼梯提升高度H的增大、梯段数量n的增加而变小,由于自动扶梯倾斜角β=30°是恒定不变的,因此,二者的差值β-α',必然随楼梯提升高度H的增大、梯段数量n的增加而变大。最终决定了楼梯、自动扶梯并行布置位置差距ΔL随楼梯提升高度H的增大而增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7654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