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测定姜汁红糖中6种姜辣素类成分含量的一测多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274744.2 | 申请日: | 2021-03-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3032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11 |
发明(设计)人: | 陈其钊;陈红香;刘志鹏;王桂华;高裕锋;余构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省科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N30/02 | 分类号: | G01N30/02;G01N30/06;G01N30/34;G01N30/36;G01N30/74 |
代理公司: | 广东金泰智汇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721 | 代理人: | 江丽娇 |
地址: | 5100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测定 姜汁 红糖 种姜辣素类 成分 含量 一测多评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测定姜汁红糖中6种姜辣素类成分含量的一测多评方法。该方法基于高效液相色谱法,以ECOSIL C18‑eco100A C18(4.6×250mm,5μm)为色谱柱,乙腈‑1%乙酸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1.0ml/min,柱温35℃,检测波长为280nm。结果表明,在线性范围内,合成辣椒素与6‑姜酚、8‑姜酚、10‑姜酚、6‑姜烯酚、8‑姜烯酚和10‑姜烯酚的相对校正因子分别为0.9433、1.6183、1.2666、1.3006、1.0369、1.2355,在不同实验条件下相对校正因子重现性良好,6种成分的计算值与实测值无显著性差异。由此证明,采用本发明方法测定姜汁红糖中6‑姜酚、8‑姜酚、10‑姜酚、6‑姜烯酚、8‑姜烯酚和10‑姜烯酚成分准确且可行,可用于姜汁红糖的质量控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分析化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测定姜汁红糖中6种姜辣素类成分含量的一测多评方法。
背景技术
姜汁红糖是以红糖为原料,添加姜汁,姜粉加工而成的食糖。中医营养学认为,性温的红糖通过“温而补之,温而通之,温而散之”来发挥补血作用,生姜则具有解表散寒、温中止呕、温肺止咳、解毒的功效,常用于风寒感冒,脾胃寒症,胃寒呕吐,肺寒咳嗽,解鱼蟹毒。民间素有“男子不可百日无姜,女子不可百日无糖”之谓。用生姜、红糖熬制的姜汤可活血驱寒,防治感冒,自古就是风寒感冒时的食疗良药。
目前市面上有关姜汁红糖的产品非常多,但是并没有相关产品的国家标准。轻工业标准QB/T5006-2016虽然规定了姜汁红糖的各项指标,并不具有强制性,从市面产品看几乎所有的产品都是执行GB/T29602固体饮料或者自己的企标。以至于前期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各家产品在生姜的添加量上差别很大。
姜汁红糖中的主要成分为蔗糖和姜辣素。常见的姜辣素成分有6种,目前2020版药典只规定6-姜辣素、8-姜酚、10-姜酚作为生姜质量评价的指标成分,并不够全面。GB/T22293-2008中利用校正因子法测定了6种成分,但是其中的峰定位十分模糊,分离不理想干扰大,耐用性等也不明确。
然而目前尚未见将姜醇和姜酚主要活性成分共同作为姜汁红糖质量评价指标的文献报道。故本研究建立一测多评法同时分析了不同产品姜醇和姜酚含量,拟将生姜主要特征性活性成分6-姜酚、8-姜酚、10-姜酚、6-姜烯酚、8-姜烯酚和10-姜烯酚共同作为其质量控制指标成分,这样可以更加全面的评价姜汁红糖的质量,又便于企业、机构执行利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针对现有技术的技术缺陷,提供测定姜汁红糖中6种姜辣素类成分含量的一测多评方法,以解决常规方法难以同时测定6-姜酚、8-姜酚、10-姜酚、6-姜烯酚、8-姜烯酚、10-姜烯酚六种姜辣素成分及其含量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要解决的另一技术问题是,如何进一步提升检测方法的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及耐用性。
为实现以上技术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测定姜汁红糖中6种姜辣素类成分含量的一测多评方法,该方法为高效液相色谱法,在该方法中:以ECOSIL C18-eco100A C18为色谱柱,乙腈-1%乙酸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1.0ml/min,柱温35℃,检测波长为280nm。
作为优选,该方法以外加的合成辣椒素为参照物,分别测定6-姜酚、8-姜酚、10-姜酚、6-姜烯酚、8-姜烯酚、10-姜烯酚六种成分的相对校正因子,利用所述相对校正因子分别计算上述六种成分的含量。
作为优选,ECOSIL C18-eco100A C18色谱柱的规格为4.6×250mm,5μm。
作为优选,该方法的进样量为20μl。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省科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未经广东省科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7474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多规格塑料保持架制作过程系统
- 下一篇:一种管类全自动倒角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