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元固废再生骨料及其制备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70512.X | 申请日: | 2021-03-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4958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3 |
发明(设计)人: | 覃铃玲;李茂森;刘浩然;刘珺涵;李婉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
主分类号: | C04B28/14 | 分类号: | C04B28/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3000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元 再生 骨料 及其 制备 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元固废再生骨料,还公开了一种多元固废再生骨料的制备工艺,包括以磷石膏、粉煤灰、矿渣粉、减水剂为原料,其利用碱性激发剂、活性硅铝矿物掺和料和有机粘合剂,通过圆盘造粒成球工艺,经自然水化生成钙矾石和C‑S‑H凝胶将剩余未溶解的磷石膏和掺和料进行包裹并胶结在一起的新型建筑材料。待再生骨料自然水化后成型,将初成型的骨料放入温度为100±2℃湿度为95%以上的蒸养箱里,以加速C‑S‑H颗粒生成。提高了水化率,改善再生骨料的性能,降低再生骨料吸水率,减少再生混凝土用水量,同时明显提高再生骨料混凝土强度,提高再生骨料在混凝土中的利用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材料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多元固废再生骨料及其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生产的发展,工业固废的数量日益增加。工业固废数量庞大,种类繁多,成分复杂,处理起来存在一定难度。如今仅是有限的几种工业废物得到利用,如美国、瑞典等国利用了钢铁渣,日本、丹麦等国利用了粉煤灰和煤渣。其他工业固废仍以堆存为主,部分有害的工业固体废物采用填埋、焚烧、化学转化等方法进行处置。其实工业废物经过适当的工艺处理,可成为工业原料或能源,一些工业废物已制成多种产品,如制成水泥、混凝土骨料、砖瓦、纤维、铸石等建筑材料。但是,目前利用这些工业废物制成的水泥、混凝土骨料等建筑材料强度低耐久性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
本发明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多元固废再生骨料,包括以下原材料、磷石膏、粉煤灰、矿渣粉、减水剂、碱性激发剂、水玻璃溶液和有机粘合剂,其利用碱性激发剂、活性硅铝矿物掺和料和有机粘合剂,通过圆盘造粒成球工艺,经自然水化生成钙矾石和C-S-H凝胶将剩余未溶解的磷石膏和掺和料进行包裹并胶结在一起的新型建筑材料。待再生骨料自然水化后成型,将初成型的骨料放入温度为100±2℃湿度为95%以上的蒸养箱里,以加速C-S-H颗粒生成,提高水化率,改善再生骨料的性能,降低再生骨料吸水率,减少再生混凝土用水量,同时明显提高再生骨料混凝土强度,提高再生骨料在混凝土中的利用率。
为了实现根据本发明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多元固废再生骨料,按重量份计,由30~45份磷石膏、20~35份粉煤灰、20~30份矿渣粉、0.5~1.5份减水剂、2~3.5份质量分数为40%的NaOH水溶液、2~3份质量分数为10%的水玻璃溶液、15~35份水和5~15份有机粘合剂组成。
优选的是,所述减水剂为聚羧酸减水剂,减水率为30%。
优选的是,所述有机粘合剂为硅酮、聚氨酯、氨基树脂中的一种。
本发明提供一种多元固废再生骨料的制备工艺,按上述重量份计,包括以下步骤、
称量磷石膏、粉煤灰、矿渣粉在搅拌器中搅拌,均匀混合得到干混料;
将减水剂、NaOH水溶液、水玻璃溶液、水、有机粘合剂在容器中搅拌均匀,充分混合后得到混合液体;
将干混料放入圆盘造粒机中,调整圆盘造粒机的转速和喷水方式,向圆盘造粒机中喷射混合液体,润湿干混料,通过圆盘造粒机使干混料形成球状颗粒;
取出球状颗粒,经三级筛盘累计筛余90~100%得孔径为4.75mm的原料;
对孔径为4.75mm的原料进一步筛余95~100%得孔径为2.36mm的原料备用;
将4.75mm的原料、2.36mm的原料自然养护28天;
静置于温度为100±2℃、湿度为95%以上的蒸养箱里7天,取出晾晒,得多元固废再生骨料。
本发明提供一种多元固废再生骨料,由多元固废再生骨料的制备工艺制备得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未经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7051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除尘器设计选型方法
- 下一篇:知识图谱问答系统、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