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棒材冷剪输送生产线及其控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10270052.0 | 申请日: | 2021-03-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7665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5 |
发明(设计)人: | 邵长青;程培亮;李伟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潍坊特钢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D79/00 | 分类号: | B23D79/00;B23Q3/06;B23Q7/00;B23Q15/00 |
代理公司: | 山东华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300 | 代理人: | 李艳 |
地址: | 261201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棒材冷剪 输送 生产线 及其 控制系统 | ||
一种棒材冷剪输送生产线,涉及输送装置技术领域,包括位于料斗下方的接料输送机,接料输送机的上方设有棒材导正装置,接料输送机的出料端设有裁剪支撑平台,裁剪支撑平台与接料输送机之间设有过渡衔接装置,接料输送机的上方设有动力接力装置,裁剪支撑平台下方设有棒材进给装置,裁剪支撑平台的上方设有棒材限位进给装置,裁剪支撑平台的末端还设有棒材裁剪装置。本发明解决了传统技术中的棒材从料仓中下落后,无法有序的导入至输送设备中;受限于安全间隔,易出现卡料的现象,及无法实现裁剪平台上的进给组件与输送机之间的动力接力;对长棒材裁切时,易出现动力丢失的现象;以及无法保证若干个棒材切面一致性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输送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棒材冷剪输送生产线及其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中、小规格棒材厂生产线将产品切成定尺时,为了降低生产成本,一般采用冷剪剪切,冷剪机是棒材生产线上的重要设备,梳料设备位于冷剪机入口端,方便棒料顺利进入剪刃孔型,其功能是对冷床运输辊道输送的每一批次棒料梳理成定间距,使得各批次棒料的位置与冷剪剪刃的孔型匹配。
现有技术中公开了一个CN201969803U的专利,该方案包括摆剪设备底座上安装支架,在支架上水平安装有托辊和轴承座,在支架上安装有与托辊匹配的托板,在支架侧边安装有三角支架,在三角支架上安装有电机减速机,在电机减速机输出端与托辊轴之间安装有联轴器;所述托辊有一内套筒,内套筒的圆周表面上镶嵌有一个个永磁铁,内套筒上还套装有覆盖永磁铁的外套筒;所述托板由防磁的不锈钢材料制成;所述轴承座与支架之间安装有隔磁的橡胶垫。这样,使设备在剪切定尺最后两剪时棒材也能与磁性托辊吸附上,通过操作台调整参数保证剪前后速度一致,避免棒材在通道中运行时相对滑动的问题、保证剪切的精度,提升了产品合格率和生产效率。
该装置在随着使用过程中也逐渐的暴露出了该技术的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棒材从料仓中下落后,若干个棒材之间易出现杂乱无序的现象,使得其在输送过程中,无法有序的导入至输送设备中,无法保证棒材输送过程中的顺序性。
第二,棒材在输送过程中,由于料仓距离裁剪平台的距离过远,往往利用中间导送机进行辅助导送,由于中间导送机与裁切平台之间为消除工作过程中因晃动产生的相互影响,往往设置安全间隔,这就导致棒材端部移动至该段落时,易出现卡料的现象,无法保证棒材输送时的稳定性。
第三,棒材由输送机转至裁剪平台上进行输送时,由于输送机具有前进的动力,而裁剪平台需要独立的进给组件用以精准的调节棒材的输送距离,由于两者之间的安全间隔,导致棒材的末端失去输送机的进给动力,使得无法将棒材完全的输送至裁剪平台上,无法实现裁剪平台上的进给组件与输送机之间的动力接力。
第四,棒材呈堆状在移动至裁剪平台上时,位于上方的棒材影响下方棒材的进给裁剪,无法将堆状的棒材有序的导入至裁剪装置下方,降低了棒材裁剪前导正的效率。
第五,裁剪平台对长度较长的棒材进行输送时,由于棒材长度较长,造成裁切平台在对棒材进行进给时,易出现动力丢失的现象,造成被裁切后的小段棒材无法进行进给裁切,使得将小段棒材移动至另外的更换裁切设备对其进行裁切,工作效率低。
第六,裁切平台在对移动至上方的棒材进行裁剪时,棒材易出现摆动的现象,不仅易损坏刀组,并且无法保证若干个棒材切面的一致性,影响了棒材裁切后的产品质量。
综上可知,现有技术在实际使用上显然存在不便与缺陷,所以有必要加以改进。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潍坊特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潍坊特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7005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