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生态除鳞型快速沉降钝化液及其制备工艺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2110269724.6 申请日: 2021-03-12
公开(公告)号: CN114657545A 公开(公告)日: 2022-06-24
发明(设计)人: 胡金霞;张嘉琪 申请(专利权)人: 塞尔纳新材料(武汉)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C23C22/62 分类号: C23C22/62;C23C22/73;B21B45/08
代理公司: 上海微策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333 代理人: 汤俊明
地址: 430000 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汉阳大道*** 国省代码: 湖北;4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生态 快速 沉降 钝化 及其 制备 工艺
【说明书】:

发明属于钝化液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生态除鳞型快速沉降钝化液,制备原料包括金属络合剂、缓蚀剂、钝化促进剂、润滑剂、表面活性剂、防腐剂、沉降剂和抑泡剂、水,制备的钝化液环保且具有优异的除磷防锈效果,用该钝化液处理后的材料完全满足后续工艺对表面的要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钝化液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生态除鳞型快速沉降钝化液及其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钢板是现代建筑中的“筋骨”,而热轧钢板表面氧化铁皮的去除(俗称“除鳞”)是热轧钢板加工的首要工序。自上世纪中期酸洗工艺成功应用于工业生产以来,就一直是热轧板带表面除鳞的主流方式,但由于酸洗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寻求一种更为绿色高效的除鳞方式成为了世界各国技术人员探索的方向。

传统除鳞方式有两种方式:1化学方法:使用强酸诸如硫酸、盐酸、氢氟酸、硝酸等,此种方式除磷,高污染、产生废酸、酸雾、废渣和含酸废水,对水体、土壤、大气均造成严重污染,对人体也会造成长久伤害;2、物理方法:如采用抛丸或风喷砂等,形成大量粉尘,造成大气污染,颗粒物进入人体,严重伤害操作人员身体健康,同时还会产生粉尘爆炸等安全隐患;

经过多年发展,世界各国先后研发出APO除鳞、SCS除鳞、等离子除鳞、风喷砂、抛丸处理、以及基于湿式抛丸技术的EPS技术等。

这些技术推动了无酸除鳞技术的发展,但由于技术上的局限性、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及运行成本等方面的因素,绝大多数还未能对传统酸洗工艺形成有力的竞争。

直到近年来成功投入工业应用的SED技术的出现,为热轧板带表面无酸除鳞技术的发展带来重大转折。

钢铁生态除鳞(STEEL ECO-DESALING)技术简称SED技术,是一种高效稳定的金属表面绿色除鳞自动化技术。SED技术与传统的酸洗和抛丸处理相比,具有显著的环保、经济和质量优势,是替代酸洗和抛丸技术的最佳选择,除鳞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SED钢铁生态除鳞技术,采用固体磨料与水介质混合,将水介质加压到50MPa左右的压力,使磨料和高压水在喷嘴中充分混合,采用高压水为驱动力,依靠磨料的冲击、磨削和高压水水楔双重作用,形成一定浓度的固液两相流,高速击打和磨削钢材表面。钢材表面的氧化皮[钢板表面约占2%的三氧化二铁Fe2O3最上层铁锈和约占18%的中间层磁性四氧化三铁,还有约占80%的最下层的维氏体(主要是氧化亚铁FeO),总共大概7.5-15μm的氧化物或氧化铁皮]被高速磨料击碎,同时在高压水流的冲蚀作用下,露出表面基体,从而达到去除钢材表面氧化皮的目的,清理过程中水介质和磨料循环使用,除掉的氧化皮粉末和破碎的磨料屑粉必须快速沉降,保证良好的过滤性。循环的水介质对磨料要有合适的润滑性,保证磨料流动性好不板结,同时对新生的钢材基体产生钝化防锈作用。过去一些小型金属制品厂处理普碳钢时采用的水介质是亚硝酸钠,将亚硝酸钠配成水溶液当作金属钝化剂使用。众所周知亚硝酸钠作钝化剂虽然其钝化、缓蚀性能好、价格低,但此类介质润滑性、工作稳定性较差,氧化皮粉末沉降效果不好,易堵塞管道和精密过滤器,高压泵易损坏,生产现场维修率高,且亚硝酸盐被人体吸收后都会有致癌作用,国内外已将亚硝酸盐作为一种致癌性物质明确禁用或限用,因此传统的的亚硝酸钠钝化液已不能满足现代工业除磷生产的需要。

目前除鳞的钢带和钢板宽度越来越宽,材质品种越来越多,不仅有普碳钢、硅钢、还有合金钢、高强钢、不锈钢等。用户环保意识越来越强,对除鳞的钢材表面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求清理表面的粗糙度满足要求,同时对磨料和处理的钢材表面有良好的钝化和防锈作用,并且禁止使用含亚硝酸钠的介质,不用强酸。因此必须自主开发高性能绿色环保的一种生态除鳞型快速沉降钝化液以满足不断发展的钢板无酸生态除鳞加工工艺的需求。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生态除鳞型快速沉降钝化液,制备原料包括金属络合剂、缓蚀剂、钝化促进剂、润滑剂、表面活性剂、防腐剂、沉降剂和抑泡剂、水。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塞尔纳新材料(武汉)有限公司,未经塞尔纳新材料(武汉)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6972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