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树枝形大分子偶联剂改性纳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 申请号: | 202110268069.2 | 申请日: | 2021-03-1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07409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26 |
| 发明(设计)人: | 金军斌;李舟军;王琳;杨小华;李大奇;王海波;刘金华;韩秀贞;李凡;赵素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C09K8/03 | 分类号: | C09K8/03;C09K8/035;C09K8/42;C09K8/24;C09K8/16;C09K8/32;C08G73/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聿宏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72 | 代理人: | 吴大建;杨晓 |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树枝 大分子 偶联剂 改性 纳米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1.一种树枝形大分子偶联剂改性纳米材料,其通过利用树枝形大分子偶联剂对无机纳米材料进行改性得到,所述树枝形大分子偶联剂的制备原料包括多元胺、丙烯酸酯类和硅烷偶联剂,所述硅烷偶联剂为含氨基硅烷偶联剂或含环氧基硅烷偶联剂,所述多元胺中氨基和亚氨基上含有的氢原子摩尔数为a mol,所述丙烯酸酯类的摩尔数为b mol,其中,a:b=1.1:1~10:1,并且,所述树枝形大分子偶联剂与所述无机纳米材料的重量配比为0.05:1~1.5:1;
所述树枝形大分子偶联剂包括所述第一树枝形大分子偶联剂和第二树枝形大分子偶联剂,所述第一树枝形大分子偶联剂和所述第二树枝形大分子偶联剂的重量配比为0.6:1~1.5:1;
所述含氨基硅烷偶联剂与所述多元胺、丙烯酸酯类制备得到所述第一树枝形大分子偶联剂,所述含环氧基硅烷偶联剂与所述多元胺、丙烯酸酯类制备得到所述第二树枝形大分子偶联剂;
所述含氨基硅烷偶联剂选自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N-(β-氨乙基)-γ-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和N-(β-氨乙基)-γ-氨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含环氧基硅烷偶联剂选自γ-(2,3-环氧丙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γ-(2,3-环氧丙氧)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和β-(3,4-环氧环己基)乙基三甲氧基硅烷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含氨基硅烷偶联剂中氨基和/或亚氨基上含有的氢原子摩尔数为c mol,其中,c:b=0.25:1~12:1;
所述含环氧基硅烷偶联剂中的环氧基摩尔数为d mol,其中,d:a=0.01:1~1:1;
所述无机纳米材料选自纳米二氧化硅、纳米二氧化钛和纳米氧化铝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丙烯酸酯类选自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和甲基丙烯酸甲酯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多元胺选自脂肪烃类胺;所述脂肪烃类胺选自分子式为NH2C2H4(NHC2H4)mNH2中的至少一种,其中,m≥0;
所述树枝形大分子偶联剂改性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在冰水浴中,将所述多元胺和所述丙烯酸酯类混合并升温进行反应,得到预聚单体,所述预聚单体在搅拌发生反应,移除反应过程的副产物,得到树枝形大分子;
步骤B、将所述树枝形大分子和所述硅烷偶联剂混合,并加热进行反应,得到树枝形大分子偶联剂;
步骤C、无机纳米材料在溶剂中分散,然后与所述树枝形大分子偶联剂混合并搅拌,得到树枝形大分子偶联剂改性纳米材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树枝形大分子偶联剂改性纳米材料,其特征在于,
所述含氨基硅烷偶联剂中氨基和/或亚氨基上含有的氢原子摩尔数为c mol,其中,c:b=0.5:1~6:1;和/或,
所述含环氧基硅烷偶联剂中的环氧基摩尔数为d mol,其中,d:a=0.1:1~0.5: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树枝形大分子偶联剂改性纳米材料,其特征在于,
所述含氨基硅烷偶联剂中氨基和/或亚氨基上含有的氢原子摩尔数为c mol,其中,c:b=1:1~3:1。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树枝形大分子偶联剂改性纳米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元胺中氨基和/或亚氨基上含有的氢原子摩尔数为a mol,所述丙烯酸酯类的摩尔数为b mol,a:b=1.2:1~7:1;和/或,
所述树枝形大分子偶联剂与所述无机纳米材料的重量配比为0.1:1~0.8:1。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树枝形大分子偶联剂改性纳米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脂肪烃类胺选自六乙烯七胺、五乙烯六胺、四乙烯五胺、三乙烯四胺和二乙烯三胺中的至少一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68069.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