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环保无味透明医疗用胶料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67930.3 | 申请日: | 2021-03-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2497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5 |
发明(设计)人: | 李朋;陈朝辆;李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立腾塑胶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27/06 | 分类号: | C08L27/06;C08K5/11;C08K3/36;C08K9/04;C08K13/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3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环保 无味 透明 医疗 胶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申请涉及医用材料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高环保无味透明医疗用胶料及其制备方法。高环保无味透明医疗用胶料主要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制备而成:80‑120份五型粉;45‑70份柠檬酸酯;1‑3份钙锌环保热稳定剂;0.1‑0.5份液体滑剂;其制备方法为:按照重量份比,将五型粉、柠檬酸酯、钙锌环保热稳定剂以及液体滑剂进行捏合,待上述物料混合均匀且捏合充分后,挤出造粒成型,得到高环保无味透明医疗用胶料。本申请的高环保无味透明医疗用胶料可用于透明医疗输液管、导尿管等以及透明鞋底的制作,其具有无味、耐抽出性良好以及无毒优点。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医用材料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高环保无味透明医疗用胶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临床应用对医疗器械和医用材料的使用性能和安全性能监管力度加大,医用材料对人体安全和健康的影响日益受到关注。其中最为常用的医用导管连通人体内外的管腔制品,在排液、灌流、投药、采血、传输血液、通过感应元件检测生物体状况、辅助导入其它医疗器具等方面作为通路被广泛应用。医用导管已成为临床医学中不可缺少的工具。
目前的医用导管一般采用PVC材料制成,这是因为PVC材料具有抗化学腐蚀、气体水汽低渗透性好、综合机械性能、制品透明性好等优点,同时PVC材料也是性价比最为优越的通用型材料。
相关的PVC医用胶料中,采用增塑剂DEHP作为PVC医用胶料配方中的增塑剂,所制得的PVC医用胶料在临床应用时会对人体造成安全隐患,原因在于增塑剂DEHP发生迁移并随着输液和输血组分进入人体,导致肝脏致癌、女性受孕率下降、婴幼儿生长发育迟缓和外周神经系统受损等毒副作用,即存在环保安全性低,容易释放有毒有害物质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高环保无味透明医疗用胶料及其制备方法,其具有无味、耐抽出性良好以及无毒等优点。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高环保无味透明医疗用胶料,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高环保无味透明医疗用胶料,主要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制备而成:
80-120份五型粉;
45-70份增塑剂;
1-3份钙锌环保热稳定剂;
0.1-0.5份液体滑剂;
其中,所述增塑剂为柠檬酸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柠檬酸酯作为增塑剂使用,由于柠檬酸酯的毒性很低,进入人体内易被分解、吸收以及排泄,排出至外部环境后易被生物降解,本申请采用柠檬酸酯完全替代增塑剂DEHP,且配方中无添加其他有毒有害的物质,因此本申请制得的高环保无味透明医疗用胶料具有无毒、耐抽出性良好以及无味的优点。
优选的,所述五型粉为改性五型粉,所述改性五型粉的主要制备步骤为:
将20-30份五型粉和0.1-0.3份气相法二氧化硅进行混合,继续在搅拌的条件下,先升温至100-120℃保持30min,后冷却至45-60℃保持15min,得到改性五型粉。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上述方法对五型粉进行改性后用于制备高环保无味透明医疗用胶料,能提高其耐抽出性能,其原因可能在于:由于气相法二氧化硅的粒径比较小,可以很好地分散在体系中,并通过分子表面硅羟基之间的氢键作用,形成一个临时的三维网状结构,增强体系中各组分的迁移难度,增强体系中各组分的稳定性,且气相法二氧化硅本身无毒无味,进而在保持环保无味透明医疗用胶料的无毒无味性能基础上,能提高其耐抽出性能。
优选的,所述混合搅拌开始的转速为2000-2500r/min,随后将转速调整为500-750r/min的转速下,再进行升温。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先将搅拌速度控制在2000-2500r/min内,能预先对五型粉和气相法二氧化硅进行充分的混合,随后将搅拌速度控制在500-750r/min,能让五型粉和气相法二氧化硅之间能充分进行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立腾塑胶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立腾塑胶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6793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