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适应越障的轮式救灾机器人有效
申请号: | 202110265335.6 | 申请日: | 2021-03-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2273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9 |
发明(设计)人: | 李特;阮文俊;刘海波;崔文博;李旭;王永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62D57/024 | 分类号: | B62D57/024;B60B19/00 |
代理公司: | 大连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21200 | 代理人: | 温福雪 |
地址: | 116024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适应 越障 轮式 救灾 机器人 | ||
1.一种自适应越障的轮式救灾机器人,其特征在于,该自适应越障的轮式救灾机器人主要由机器人动力系统(1)、电源(2)、中心控制系统(3)、“V”型车身(4)和磁流变液轮系(5)组成;
磁流变液轮系(5)主要由磁流变液轮(51)、连接键(52)、轮轴(53)和轮轴带轮(54)组成;磁流变液轮(51)通过螺栓(517)和控制仓连接件(518)与轮轴固定;轮轴(53)与磁流变液轮(51)通过连接键(52)连接,以用于将轮轴(53)力矩传输到磁流变液轮(51);轮轴(53)中部位置的轮轴带轮(54)通过焊接将其一体化连接在轮轴(53)上;动力系统(1)通过轮轴带轮(54)将力矩传输至轮轴(53),轮轴(53)与车身轮孔配合;
磁流变液轮(51)主要由外挡板(511)、磁流变液缸连接螺栓(512)、磁流变液缸(513)、高分子弹性体(514)、挡板夹紧固定螺母(515)、磁流变液轮中心控制仓(516)、轮轴连接螺栓(517)、控制仓连接件(518)和内挡板(519)构成;磁流变液缸(513)的基座均有连接孔,磁流变液轮中心控制仓(516)的侧边矩形面(516B)存在四个螺纹连接孔(516A),每个磁流变液缸(513)通过磁流变液缸连接螺栓(512)连接在矩形面(516B)上,在周向布置的磁流变液缸(513)中间区域存在扇形缝隙,为了增强磁流变液轮(51)的行进稳定性,在两磁流变液缸(513)中间安装高分子弹性体(514),共12个,每个高分子弹性体(514)上打有两个安装孔(514A),磁流变液轮的外挡板(511)周向一体化连接两个连接柱(511A),共12组,连接柱(511A)末端存在螺纹,连接柱(511A)分别穿过高分子弹性体(514)的安装孔(514A),将周向布置的高分子弹性体(514)固定位置,磁流变液轮的内挡板(519)存在与外挡板(511)上的连接柱(511A)一一对应的连接孔(519A),连接柱(511A)穿过连接孔(519A)后通过挡板夹紧固定螺母(515)锁紧;控制仓连接件(518)通过轮轴连接螺栓(517)将轮轴(53)连接在磁流变液轮(51)上;
磁流变液缸(513)主要由腔内分隔套件(5131)、活塞(5132)、磁流变液(5133)、线圈(5134)、密封圈(5135)、缸体(5136)、弹簧(5137)、力传感器(5138)和轮顶件(5139)组成;轮顶件(5139)主要由支撑台(5139A)、连接套(5139B)和加强筋(5139C)组成;支撑台(5139A)外表面与高分子弹性体(514)外侧面构成柱形面,支撑台(5139A)下方使用对称布置的加强筋(5139C),两加强筋连接处为连接套(5139B),连接套(5139B)内有连接螺纹,活塞(5132)末端有连接螺纹,轮顶件(5139)通过螺纹与活塞(5132)连接;缸体外部的活塞(5132)套有弹簧(5137),弹簧(5137)上方安装力传感器(5138);缸体内部为铁磁颗粒与胶体组成的磁流变液(5133),同时添加有分散剂和防沉剂;缸体内嵌套管型腔内分隔套件(5131),其直径小于缸体内腔,二者之间存在环形空隙,空隙内侧安装线圈(5134);活塞(5132)的头部存在对称缺口,便于磁流变液(5133)在腔体内任意流动,活塞(5132)的头部沿活塞杆有直径和形状相同的两个环形台,与活塞杆一体,用于增强磁流变液的固定功能;缸体内侧口安装环形密封圈(5135);
机器人动力系统(1)主要由电机安装螺栓(11)、电机(12)、传动带(13)、电机带轮(14)和电机带轮连接键(15)组成;车体底板(41)上有一凸台,凸台上存在四个螺纹安装孔,电机底座安装孔与凸台安装孔一一对应,通过电机安装螺栓(11)连接固定;电机轴存在键槽,利用电机带轮连接键(15)将电机(12)与电机带轮(14)连接;
“V”型车身(4)主要由车体底板(41)、底板连接螺栓(42)、“V”型底梁(43)、连接架(44)、电源托台(45)、电源托台螺栓(46)和连接螺母(47)组成;“V”型车身(4)两侧分别对称安装,两个“V”型底梁(43)并排放置,在V型车身(4)的前半部,“V”型底梁(43)下方有螺纹孔组,在连接架(44)上有同样布置的螺纹孔,连接架(44)通过螺栓与“V”型底梁(43)相连,保持车身整体稳定性;车体底板(41)存在螺纹孔组,“V”型底梁(43)存在对应的连接孔;车体底板(41)在两侧分别对称安装的螺栓,为了保持车体底板(41)的稳定性,将拥有同样布置的安装孔的连接架(44)安装在车体底板(41)处,在“V”型底梁(43)的中心区有一焊接的一体化横梁,横梁上有螺纹孔组,电源托台(45)上有对应位置的螺纹孔组,通过连接螺栓将电源托台(45)连接在“V”型底梁(43)的横梁上,用于安装机器人的供能装置;
使用方法如下:通过磁流变液轮(51)内部磁流变液缸(513)的通电断电,实现车轮形状的柔性变化,在增强与地面接触能力的同时实现自适应越障功能;首先,通过磁流变液轮(51)的形状变化实现机器人的自适应越障能力;磁流变液轮(51)在常态时,磁流变液缸(513)内线圈通电,缸体内腔磁流变液(5133)处于不可流动状态,活塞(5132)被锁死固定,磁流变液缸(513)所连接的轮顶件(5139)在弹簧(5137)的作用下达到极限位置,磁流变液轮(51)的形状为圆形,此时,磁流变液轮(51)实现在平坦地形的正常行进;磁流变液轮中心控制仓(516)内部位姿芯片标定各个缸体的相对位置,当磁流变液轮(51)前方遇到高度、坡度均较大的阶梯障碍地形时,障碍物触碰到布置于障碍物前方的磁流变液缸(513),障碍物对于缸体的力反馈到置于弹簧(5137)下的力传感器(5138),当力达到一定值时,磁流变液轮中心控制仓(516)内部芯片控制触碰到障碍物的磁流变液缸线圈(5134)断电,此时缸体内部磁流变液(5133)处于流动性状态,缸体活塞(5132)自由移动,锁定状态解除,而轮接触地面的磁流变液缸(513)通过位置标定依旧处于锁定状态;轮顶件(5139)在力的作用下下沉,布置于磁流变液缸(513)之间的高分子弹性体(514)变形;轮面与障碍物倾斜垂直面之间的接触面急剧增大,增大了磁流变液轮(51)与障碍物之间的接触面积,增强了磁流变液轮(51)与障碍物垂直面之间的摩擦力;当磁流变液缸(513)轮顶不触碰阶梯面竖直面时,轮顶件(5139)在磁流变液缸(513)上安装的弹簧的作用下恢复极限位置,此时控制系统控制该磁流变液缸线圈(5134)通电,缸体活塞(5132)重新被锁定,完成对平坦地形行进的支撑;此时机器人动力系统(1)正常工作,机器人前轮沿着阶梯竖直面上升,在前轮转动的过程中,后续接触到竖直面的磁流变液缸线圈(5134)断电,重复上述步骤,实现磁流变液缸(513)的实时变形;
当磁流变液轮(51)即将到达阶梯面顶部时,下沉轮顶件(5139)后续磁流变液缸(513)无法触碰到阶梯竖直面,此时该缸体轮顶件(5139)处于极限位置,越过阶梯的棱角处,搭在上一级阶梯的平面上,此时磁流变液轮(51)在该缸体轮顶件(5139)的支撑下翻越阶梯障碍棱角,实现机器人的阶梯式障碍越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理工大学,未经大连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65335.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