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动单兵助力运载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64948.8 | 申请日: | 2021-03-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1853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8 |
发明(设计)人: | 黄春耿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精研通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B5/00 | 分类号: | B62B5/00;B62B1/12;G08C1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2 | 代理人: | 常小溪;王立民 |
地址: | 101300 北京市顺义区天***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动 单兵 助力 运载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动单兵助力运载系统,其包括:腰部固定组件、车体和运载控制组件,腰部固定组件可穿戴于使用者腰部,车体包括依次设置的多向连接机构、弹性阻尼机构、折叠机构、轻质柔性承重车身和驱动总成,车体通过多向连接机构与腰部固定组件连接,折叠机构用于实现车体的折叠与展开,驱动总成设置于轻质柔性承重车身的底部,用于驱动车体移动,运载控制组件包括控制信号采集单元和控制器,控制器集成在折叠机构内部,控制信号采集单元用于向控制器输入控制信号,以使控制器控制车体的行进。本发明的电动单兵助力运载系统,通过多向连接机构与穿戴于使用者腰部的腰部固定组件连接,解放用户的双手和背部背负空间,提供额外的运载能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助力运载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动单兵助力运载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军事技术的发展,士兵在执行任务过程中需要携带的装备和补给不断增多,负重问题愈加凸显,如何提高士兵的负重能力一直是一个重要问题。
为了解决士兵的负重问题,近年来各国政府和不同组织机构一直在投入资源研发军用机械外骨骼或全地形机器人,从而增强士兵在单兵行动下的运载能力。然而,目前此类产品距离真正投入实际应用尚有一定距离。
因此,亟需一种电动单兵助力运载系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动单兵助力运载系统,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的问题,能够解放用户的双手和背部背负空间,提供额外的运载能力。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动单兵助力运载系统,其中,包括:腰部固定组件、车体和运载控制组件,其中,所述腰部固定组件可穿戴于使用者腰部,所述车体包括依次设置的多向连接机构、弹性阻尼机构、折叠机构、轻质柔性承重车身和驱动总成,所述车体通过所述多向连接机构与所述腰部固定组件连接,所述折叠机构用于实现所述车体的折叠与展开,所述驱动总成设置于所述轻质柔性承重车身的底部,用于驱动所述车体移动,所述运载控制组件包括控制信号采集单元和控制器,所述控制器集成在所述折叠机构内部,所述控制信号采集单元用于向所述控制器输入控制信号,以使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车体的行进。
如上所述的电动单兵助力运载系统,其中,优选的是,所述多向连接机构包括嵌入端和万向节,所述嵌入端可插入所述腰部固定装置中,所述万向节与所述弹性阻尼机构连接,用于调整所述车体的偏角和/或行进方向。
如上所述的电动单兵助力运载系统,其中,优选的是,所述弹性阻尼机构包括固定支架和设置在所述固定支架上的第一弹性阻尼拉杆、第二弹性阻尼拉杆和第三弹性阻尼拉杆,其中,所述第一弹性阻尼拉杆和所述第三弹性阻尼拉杆设置在所述第二弹性阻尼拉杆两侧。
如上所述的电动单兵助力运载系统,其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一弹性阻尼拉杆和所述第二弹性阻尼拉杆包括直杆,所述第三弹性阻尼拉杆包括弧形预弯曲杆,以吸收所述电动单兵助力运载系统在行进过程中所产生的震动。
如上所述的电动单兵助力运载系统,其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一弹性阻尼拉杆、所述第二弹性阻尼拉杆和所述第三弹性阻尼拉杆所采用的材质包括聚氨酯。
如上所述的电动单兵助力运载系统,其中,优选的是,所述驱动总成包括动力电池包和两个驱动轮,所述动力电池包设置在所述轻质柔性承重车身底部,两个所述驱动轮分别设置在所述轻质柔性承重车身底部两侧。
如上所述的电动单兵助力运载系统,其中,优选的是,每个所述驱动轮包括轮毂电机、全地形胎和轮轴减震器总成,其中,所述轮毂电机集成于所述全地形胎的轮毂内,所述轮轴减震器总成设置在所述车体底部内侧、并与所述轻质柔性承重车身连接,用于吸收所述电动单兵助力运载系统在行进过程中所产生的振动。
如上所述的电动单兵助力运载系统,其中,优选的是,所述控制信号采集单元包括手持无线遥控器和/或拉压式传感器,其中,所述拉压式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多向连接机构与所述弹性阻尼机构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精研通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精研通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6494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