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应用于选晶器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64876.7 | 申请日: | 2021-03-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8563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4 |
发明(设计)人: | 陈钰玮;朱鑫涛;张东宁;雷静;汪洁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医学院 |
主分类号: | B22C7/02 | 分类号: | B22C7/02;B22C3/00;B22C9/04;B22C23/02;B33Y40/20 |
代理公司: | 江苏圣典律师事务所 32237 | 代理人: | 贺翔 |
地址: | 710021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应用于 选晶器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精密铸造应用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应用于选晶器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打印制造SLA样品。步骤2、将聚乙烯蜡乳液涂布在SLA样品的表面上,然后将样品放入干燥箱中进行干燥。步骤3、测量SLA样品不同固含量的聚乙烯蜡乳液的润湿角。步骤6、使用非球面模具测量系统测量表面粗糙度。步骤7、通过应用涂覆的SLA模具进行精密铸造来制造具有出色表面光洁度的涡轮叶片等。本发明的应用于选晶器的制备方法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使用一组最佳的涂层参数,用聚乙烯蜡乳液进行超高压雾化涂层,可以解决3D打印FDM的选晶器的脱蜡裂纹问题,并且雾化涂层有效的提高了表面光洁度,有助于提高单晶叶片工业生产中得到使用并节省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精密铸造应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应用于选晶器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熔模铸造因为具有尺寸精度高、表面光洁度高的优点,被广泛的应用于航空航天以及汽车工业生产中,但也存在制造工艺多、工艺周期长等局限性,特别是在新产品开发过程中,样品的设计图纸需要反复修改才能投入生产,导致制造周期长为了缩短制造周期,考虑到制壳工艺时间难以缩短,研究团队认为增材制造(AM)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替代传统的蜡模制造工艺,国外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已经积累了多年的经验,并逐渐向商业应用推广。
增材制造(AM)可直接从3D CAD数据快速,灵活且经济高效地生产零件,并且被定义为“与3D模型数据(通常是逐层的,与传统的机械加工之类的减法制造方法相反)连接材料以制造对象的过程”当前,有大量采用这种分层制造原理的技术,包括立体光刻设备(SLA),熔融逐层(FDM),选择性激光烧结 (SLS),选择性激光熔化(SLM)等。但是,不良的表面光洁度是这些技术中的常见问题,并且主要是由“阶梯差”引起的。
因为表面光洁度对于零件的精度和性能至关重要,零件的表面粗糙度不仅取决于工艺参数,还取决于打印的材料性能,由于一层又一层的原理,不能完全消除表面光洁度问题,而可以通过某些处理或加工来解决。
基于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应用于选晶器的制备方法。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应用于选晶器的制备方法,其通过使用聚乙烯蜡乳液的超高压雾化涂层,通过喷一层雾化涂层(蜡基),来改善选晶器的外表面和质量,同时具有良好的尺寸精度且脱蜡过程中不会造成模壳的涨裂,这种方法的降低经济成本及提高单晶叶片的质量,并且为选晶器的研发节省时间。
技术方案:本发明提供的应用于选晶器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 1、使用XJRP-SPS600快速成型机打印制造SLA样品,其中,紫外光斑直径为0.1 毫米,每层的厚度设置为0.1mm,扫描速度设为8m/s。步骤2、使用微超高压雾化涂布装置将聚乙烯蜡乳液涂布在SLA样品的表面上,然后将样品放入干燥箱中进行干燥,以获得均质的蜡膜。步骤3、使用OCA20润湿角测试仪测量SLA 样品不同固含量的聚乙烯蜡乳液的润湿角。步骤4、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 SLA样品的横截面,以观察蜡与树脂基质的结合。步骤5、使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研究SLA样品在涂覆前后的表面形态。步骤6、使用非球面模具测量系统测量表面粗糙度。步骤7、通过应用涂覆的SLA模具进行精密铸造来制造具有出色表面光洁度的涡轮叶片。
本技术方案的,所述聚乙烯蜡乳液为JR-352聚乙烯蜡乳液在室温下为水悬浮乳液,在溶剂蒸发后,残留的蜡颗粒形成蜡膜。
本技术方案的,所述微超高压雾化涂布装置,包括涂料罐,及与涂料罐连接的管道,及设置在管道上的管道阀门,及与管道一端连接的柱塞泵,及与柱塞泵连接的软管,及设置在软管上的软管阀门,及与软管一端连接的喷嘴,及与柱塞泵相配合使用的电子控制系统,及由喷嘴喷出均匀喷涂在SLA样品表面的聚乙烯蜡乳液。
本技术方案的,所述喷涂在SLA样品表面聚乙烯蜡膜的厚度≤0.1mm。
本技术方案的,所述喷涂在SLA样品表面聚乙烯蜡膜的厚度≤0.15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医学院,未经西安医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6487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行车控制系统
- 下一篇:电源端子接线装置及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