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将车站中板结构作为阻尼器的明挖车站及其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63841.1 | 申请日: | 2021-03-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4242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1 |
发明(设计)人: | 张中杰;陈加核;刘书;王浩然;黄延;杨宇宏;郭清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29/045 | 分类号: | E02D29/045;E02D31/08 |
代理公司: | 上海知义律师事务所 31304 | 代理人: | 刘峰 |
地址: | 200011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站 中板 结构 作为 阻尼 及其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将车站中板结构作为阻尼器的明挖车站及其施工方法,车站的框架结构包括顶板、底板和外墙;顶板在每一顶板纵梁的位置,均设有高强度吊索;在对应的两根顶板纵梁之间,或者顶板纵梁和外墙之间设置中板横梁;每一中板横梁的两端分别与相应的高强度吊索连接,通过相应的高强度吊索悬吊于顶板;每一中板与相邻的另一中板,或者外墙之间均预留缝隙。施工时,在顶板纵梁,即对应每一中板两侧的侧墙或者外墙的位置预留高强度吊索;然后,在对应的两根顶板纵梁之间,或者顶板纵梁和外墙之间设置中板横梁;最后,通过建筑装修隐藏高强度吊索。本发明能够以较低的成本,有效提升整个车站结构的抗震性能,推动行业技术进步。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地铁车站抗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将车站中板结构作为阻尼器的明挖车站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地震灾害是一种对地铁危害极大的自然灾害。
在现有技术中,针对地铁车站的抗震设计,较多的采用“强抗震”技术措施,即通过加大车站构件断面、增加配筋等方法来提高结构抗震承载力,然而该方法在工程投资较大。
因此,如何以较低的成本,使地铁车站抵抗强震作用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提供将车站中板结构作为阻尼器的明挖车站及其施工方法,实现的目的是以较低的成本,有效提升整个车站结构的抗震性能,推动了行业技术进步,具有良好经济、社会效益。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公开了将车站中板结构作为阻尼器的明挖车站,所述车站的框架结构包括顶板、底板和外墙。
其中,所述顶板在每一顶板纵梁的位置,即对应每一中板两侧的侧墙或者外墙的位置均设有高强度吊索;
每一所述中板均为横梁体系,即在对应的两根所述顶板纵梁之间,或者所述顶板纵梁和外墙之间设置中板横梁;
每一所述中板横梁的两端分别与相应的所述高强度吊索连接,通过相应的所述高强度吊索悬吊于所述顶板;
每一所述中板与相邻的另一所述中板,或者所述外墙之间均预留缝隙。
优选的,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均为纵梁体系。
优选的,每一所述高强度吊索均通过建筑装修进行隐藏。
本发明还提供将车站中板结构作为阻尼器的明挖车站的施工方法,步骤如下:
步骤1、施工所述车站的框架结构,并在顶板结构施工时,在所述顶板纵梁,即对应每一中板两侧的侧墙或者外墙的位置预留所述高强度吊索;
步骤2、施工所有所述中板,即在对应的两根所述顶板纵梁之间,或者所述顶板纵梁和外墙之间设置中板横梁;每一所述中板横梁的两端分别与相应的所述高强度吊索连接,通过相应的所述高强度吊索悬吊于所述顶板;
步骤3、在所述外墙内侧,以及每一所述顶板纵梁进行所述建筑装修的施工,将每一所述高强度吊索均隐藏于所述建筑装修内。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籍由悬挂的中板结构可利用其自重实现消能减震,能够以较低的成本,有效提升整个车站结构的抗震性能,推动了行业技术进步,具有良好经济、社会效益。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发明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附图说明
图1示出本发明一实施例施工车站的框架结构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2示出本发明一实施例施工中板横梁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3示出本发明一实施例施工工中板横梁的平面布置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6384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