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内部舒适性安全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58747.7 | 申请日: | 2021-03-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7700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8 |
发明(设计)人: | 陈潇凌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潇凌 |
主分类号: | B60H1/24 | 分类号: | B60H1/24;B60H1/00;B60R21/01;H02J7/35;H02S10/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0000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留和***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内部 舒适 安全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内部舒适性安全系统,包括车体和车顶,所述车顶镶嵌有后挡风玻璃,所述车顶与车体侧壁设置有温差发电片,所述车体内设置有第一电磁铁,所述温差发电片与第一电磁铁通过导线串联,所述车体内开设有进气孔、排气孔和换气腔,所述进气孔与排气孔均连通车内与外界,所述换气腔连通所述进气孔与排气孔,所述换气腔内密封滑动套接有泵气板,所述泵气板与换气腔内侧壁之间固定连接有若干泵气弹簧。优点在于:本发明中的系统可以在夏季时保持车内通风,降低车内温度,冬季时保持车内密闭,避免车内温度降低过多,使得停车后开车的舒适性更高,且可以防止儿童被困车内,具有更高的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系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内部舒适性安全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逐渐成为每家每户必备的交通工具之一,马路上奔跑的私家车也在逐年增加,汽车内部为了密封性与静谧性,往往都做了很好的密封,在提供舒适性的同时,在炎热的夏季,良好的密封性使得车内往往会达到60~70℃的高温,空调吹冷需要等待很长时间,舒适性较差,且在将孩子遗忘在车内时,由于车内较好的密封性,高温与缺氧会使孩子窒息,孩子在车内窒息的案件屡见不鲜,因此现有的车辆安全性较差,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汽车内部舒适性安全系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舒适性与安全性较差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汽车内部舒适性安全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内部舒适性安全系统,包括车体和车顶,所述车顶镶嵌有后挡风玻璃,所述车顶与车体侧壁设置有温差发电片,所述车体内设置有第一电磁铁,所述温差发电片与第一电磁铁通过导线串联,所述车体内开设有进气孔、排气孔和换气腔,所述进气孔与排气孔均连通车内与外界,所述换气腔连通所述进气孔与排气孔,所述换气腔内密封滑动套接有泵气板,所述泵气板与换气腔内侧壁之间固定连接有若干泵气弹簧,所述车体内设置有供能装置、封堵装置、报警装置。
在上述的汽车内部舒适性安全系统中,所述供能装置包括设置在车体上表面的太阳能板、蓄电池和逆变器,所述泵气板下表面胶合有泵气电磁铁,所述泵气电磁铁、蓄电池、逆变器通过导线电连接。
在上述的汽车内部舒适性安全系统中,所述封堵装置包括开设在车体内的安装腔和功能腔,所述安装腔连通所述进气孔和排气孔,所述安装腔与功能腔连通,所述安装腔内密封滑动套接有两个堵块,两个所述堵块分别延伸至所述进气孔与排气孔内,所述功能腔内设置有触发机构。
在上述的汽车内部舒适性安全系统中,所述触发机构包括密封滑动套接在功能腔内的滑动板和设置在所述车体内的电动开关,所述滑动板与功能腔内顶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所述功能腔内侧壁与滑动板侧壁均镶嵌有导电片,所述导电片通过导线与电动开关串联,所述滑动板与堵块之间填充有液压油。
在上述的汽车内部舒适性安全系统中,所述报警装置包括开设在车体内的报警腔和设置在所述换气腔内侧壁的氧气浓度监测装置,所述报警腔内底壁胶合有第二电磁铁,所述第二电磁铁与氧气浓度监测装置通过导线电连接,所述报警腔内顶壁设置有触发开关,所述报警腔内侧壁密封滑动套接有滑动板。
在上述的汽车内部舒适性安全系统中,所述泵气板内开设有若干连通孔,所述连通孔内均设置有压力阀。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夏季时,当车辆停放在太阳下,必然使得车内温度高于车外温度,此时温差发电片发电,使得第一电磁铁通电产生磁性,同时太阳能板发电并通过逆变器产生交流电供给泵气电磁铁,在对第一电磁铁的磁力作用下,使得泵气电磁铁带动泵气板上下往复运动,通过泵气板的上下往复运动使得车内外形成空气流动,避免车内温度过高,使得夏季停车后开车更加舒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潇凌,未经陈潇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5874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