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确定等间距破裂岩层裂隙间距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256641.3 | 申请日: | 2021-03-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0830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30 |
发明(设计)人: | 常旭;付磊;俞晋;陈士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侨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D21/02 | 分类号: | G01D21/02;G06F30/20;G06F119/14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沃律师事务所 11569 | 代理人: | 张德才 |
地址: | 362021 ***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确定 间距 破裂 岩层 裂隙 方法 | ||
1.一种确定等间距破裂岩层裂隙间距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一:查明层状裂隙岩体的赋存地质条件,并测试层状裂隙岩体的基本力学性能参数;
步骤二:判断分析岩层界面的粘结滑移状态;根据步骤一中查明的层状裂隙岩体的赋存地质条件以及基本力学性能参数来判断分析岩层界面的粘结滑移状态;
步骤三:当层状岩体界面粘结状态良好,层间未出现分离,则可利用相对应的岩层层间未分离的裂隙间距计算模型来进行裂隙间距的确定;
当岩层界面出现部分滑移状态,层间部分出现分离,则可利用相对应的岩层层间部分分离的裂隙间距计算模型来进行裂隙间距的确定;
当岩层界面完全滑动脱离,层间完全分离,则可利用相对应的层间完全分离的裂隙间距计算模型来进行裂隙间距的确定;
岩层层间未分离的裂隙间距计算模型如下:
其中σt为破裂岩层的名义拉伸强度,由式σt=σ′t+vcγh确定;
σ为地应力;
参数σ′t为破裂岩层的单轴拉伸强度;
γ为上覆岩层的容重;
h为破裂岩层埋深;
vc为破裂岩层的泊松比;
Ec,Em分别为层状岩体不同岩层的弹性模量,下标c和m分别指代破裂岩层及其相邻岩层;
l为裂隙间距;
计算参数M可由式M=(3.5log2-2)dm确定;
参数dm为相邻岩层的厚度;
参数vm为相邻岩层的泊松比;
参数t为破裂岩层的厚度;
岩层层间部分分离的裂隙间距计算模型如下:
其中σt为破裂岩层的名义拉伸强度,由式σt=σ′t+vcγh确定;
参数σ′t为破裂岩层的单轴拉伸强度;
σ为地应力;
γ为上覆岩层的容重;
h为破裂岩层埋深;
vc为破裂岩层的泊松比;
Ec,Em分别为层状岩体不同岩层的弹性模量,下标c和m分别指代破裂岩层及其相邻岩层;
l为裂隙间距;
β与层状岩体的几何尺寸及赋存地质条件有关,由式确定;
k为界面的粘结刚度,可由式确定;
计算参数M可由式M=(3.5log2-2)dm确定;
参数dm为相邻岩层的厚度;
参数vm为相邻岩层的泊松比;
参数t为破裂岩层的厚度;
参数τr和τp分别为破裂岩层界面的剪切强度和残余剪切强度;
参数a的具体计算步骤如下:
计算参数M,k和β;
判断是否成立,如果成立,则设定a=0.5l;
如果不成立,设定a=l;
ε为相邻岩层的应变;
层间完全分离的裂隙间距计算模型如下:
其中σt为破裂岩层的名义拉伸强度,由式σt=σ′t+vcγh确定;
参数σ′t为破裂岩层的单轴拉伸强度;
σ为地应力;
γ为上覆岩层的容重;
h为破裂岩层埋深;
将l为裂隙间距;
Vc为相邻岩层的泊松比;
t为破裂岩层的厚度;
参数τp为破裂岩层界面的残余剪切强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侨大学,未经华侨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56641.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修正功能的板材切割设备
- 下一篇:一种低孔隙率复合材料成型装备及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