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古生物化石修复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55828.1 | 申请日: | 2021-03-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7356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1 |
发明(设计)人: | 徐小慧;杨柳荫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28D1/00 | 分类号: | B28D1/00;B28D7/00;B28D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7 | 代理人: | 张明利 |
地址: | 23200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古生物 化石 修复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古生物化石修复装置,属于古生物化石修复领域;一种古生物化石修复装置包括工作台、抽屉、箱体、上盖、联动机构、吸尘机构以及限制机构;通过在工作台的一侧面开设安装槽,在安装槽内安装隔离网,在安装槽内放置干燥剂,来实现对抽屉内化石的干燥;通过在工作台的上端滑动连接箱体,并在箱体上端滑动连接上盖,在箱体内完成对化石的修复,避免化石修复产生的灰尘流出造成环境污染;通过在箱体的一侧安装联动机构,来实现箱体的运动与上盖的运动相互联动,提高操作的便捷性;通过在上盖的上端安装吸尘机构,来实现对箱体内灰尘的集中存储收集;通过在存储箱的侧面上安装限制机构,来实现对吸尘机构吸尘时机的控制。
技术领域
本公开属于古生物化石修复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古生物化石修复装置。
背景技术
古生物是在地质历史时期地球上生存过的各类生物,古生物死亡以后,埋藏在沉积物中的生物体,在成岩作用中经过一系列物理化学作用的改造才能成为化石,化石就是保存在各地质历史时期岩层中的生物遗体、遗迹及残留的有机物分子;化石按照体积大小可以分为大化石、微体化石、超微化石以及分子化石;其中,肉眼可见体积较大的大化石在挖掘过程中通常是不完整的,需要科研工作者在室内通过专用的化石修理工具进行揭露、修复;在室内化石修理过程中,通常会产生大量的粉尘造成室内污染、对人体造成伤害,从而给室内修理者带来很大的困扰;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古生物化石修复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在室内化石修理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粉尘造成室内污染、对造成伤害的问题。
本公开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古生物化石修复装置,包括工作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上开设有多个抽屉槽,每个抽屉槽内安装有抽屉;
进一步地,所述工作台的一侧面上开设有安装槽,安装槽与所述抽屉槽连通,安装槽内安装有隔离网;所述工作台侧面上滑动连接有盖板,盖板用于遮盖所述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放置有干燥剂;
进一步地,所述工作台的外侧还安装有一个安装座,工作台的上端安装滑动连接有箱体,安装座上螺纹连接有调节杆,调节杆穿过安装座,并与箱体的侧面转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箱体的一侧面上开设有两个通孔,所述工作台上固定安装有两个支撑架,当箱体滑动到修复工位时,两个支撑架分别与两个通孔对应;
进一步地,所述箱体的上端呈开放式,箱体的上端滑动连接有上盖,箱体的一侧面安装有联动机构,联动机构用于实现对上盖滑动的驱动;
进一步地,所述联动机构包括转动杆,转动杆与所述箱体的侧面转动连接,转动杆上固定安装有第一齿轮;所述上盖的一侧面上固定安装有第一直齿条,第一直齿条位于所述第一齿轮的上方并与第一齿轮相互啮合;所述工作台的一侧面上固定安装有第二直齿条,第二直齿条位于所述第一齿轮的下方并与第一齿轮相互啮合;
进一步地,当所述箱体运动的修复工位时,所述上盖完全将箱体的上端遮合。
进一步地,所述上盖的上端安装有吸尘机构,吸尘机构用于将箱体的内灰尘集中处理;
进一步地,所述吸尘机构包括吸尘管,吸尘管与上盖连接,并与所述箱体连通;所述吸尘管的端部固定安装有存储箱,存储箱用于存储灰尘,存储箱的一侧安装有风扇,风扇的转轴穿过存储箱,风扇的转轴的末端连接有第二齿轮,存储箱的一侧面上固定安装有驱动装置,驱动装置的驱动轴上安装有第三齿轮,第三齿轮与第二齿轮相互啮合;所述风扇转动产生的风对所述箱体内的灰尘世家吸力作用。
进一步地,所述吸尘管上滑动连接有滤板。
进一步地,所述储箱的一侧面上安装有限制机构,限制机构用于限制驱动装置的转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理工大学,未经安徽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5582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