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暗场成像结合空间移相干涉的微球缺陷检测装置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54460.7 | 申请日: | 2021-03-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0371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4 |
发明(设计)人: | 卢丙辉;刘国栋;刘炳国;陈凤东;庄志涛;甘雨;路程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1/95 | 分类号: | G01N21/95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华夏松花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3213 | 代理人: | 杨晓辉 |
地址: | 150001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暗场 成像 结合 空间 相干 缺陷 检测 装置 方法 | ||
1.暗场成像结合空间移相干涉的微球缺陷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激光器(1)、λ/2波片(2)、4f扩束系统(3)、高倍显微物镜(4)、针孔反射镜(5)、D形反射镜(6)、第一准直透镜(7)、λ/4波片(8)、分光棱镜(9)、显微物镜(10)、成像透镜(12)、掩膜板(13)、成像CCD(14)、第二准直透镜(15)、分光棱镜组(16)、波片组(17)、检偏器(18)和大面阵高速相机(19),
激光器(1)、λ/2波片(2)、4f扩束系统(3)、高倍显微物镜(4)和针孔反射镜(5)沿同一光轴依次排布,分光棱镜(9)位于针孔反射镜(5)的镀膜侧,分光棱镜(9)位于针孔反射镜(5)法线下方、且分光棱镜(9)的分光面与针孔反射镜(5)法线之间的夹角为50°,第一准直透镜(7)和λ/4波片(8)位于分光棱镜(9)与针孔反射镜(5)之间,高倍显微物镜(4)和第一准直透镜(7)的焦点均位于针孔反射镜(5)的针孔处,
显微物镜(10)位于分光棱镜(9)的透射光出光侧,显微物镜(10)、第一准直透镜(7)和λ/4波片(8)的光轴重合且该光轴与分光棱镜(9)的分光面夹角为45°,
成像透镜(12)、掩膜板(13)和成像CCD(14)依次位于分光棱镜(9)的反射光出光侧,成像透镜(12)的光轴与分光棱镜(9)的分光面夹角为45°,成像透镜(12)的焦点位于掩膜板(13)的遮光面上,
D形反射镜(6)位于针孔反射镜(5)的镀膜侧,D形反射镜(6)位于针孔反射镜(5)法线上方、且D形反射镜(6)的反光面与针孔反射镜(5)法线之间的夹角为42.5°,
第二准直透镜(15)、分光棱镜组(16)、波片组(17)、检偏器(18)和大面阵高速相机(19)依次位于D形反射镜(6)的反射光出光侧,第二准直透镜(15)的光轴与针孔反射镜(5)的法线垂直,经D形反射镜(6)反射后、第二准直透镜(15)的焦点位于针孔反射镜(5)的针孔处,分光棱镜组(16)用于将第二准直透镜(15)的出射光分为多束与第二准直透镜(15)的光轴平行的光束,波片组(17)的光轴、检偏器(18)的光轴和大面阵高速相机(19)的相面法线均与第二准直透镜(15)的光轴同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暗场成像结合空间移相干涉的微球缺陷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分光棱镜组(16)包括三个分光棱镜,一个分光棱镜与第二准直透镜(15)相邻、且该分光棱镜的分光面与第二准直透镜(15)的光轴平行,另外两个分光棱镜与波片组(17)相邻、且该分光棱镜的分光面与第二准直透镜(15)的光轴垂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暗场成像结合空间移相干涉的微球缺陷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悬浮结构,被测微球(11)通过悬浮结构呈悬浮状态,被测微球(11)的球心与显微物镜(10)的焦点重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暗场成像结合空间移相干涉的微球缺陷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悬浮结构包括多孔基底和两个毛细驱动管,
多孔基底表面开有碗状凹槽,多孔基底向碗状凹槽开口方向输出气流,使得放置于碗状凹槽内的被测微球(11)与被测微球(11)之间形成气膜,
两个毛细驱动管能够为被测微球(11)提供两个不同方向的气流。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暗场成像结合空间移相干涉的微球缺陷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激光器(1)的出射线偏振激光波长为523nm,输出功率为300mw。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暗场成像结合空间移相干涉的微球缺陷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高倍显微物镜(4)的放大倍率为50倍,数值孔径为0.75。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暗场成像结合空间移相干涉的微球缺陷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针孔反射镜(5)表面反射膜直径为100μm,针孔直径为1μm。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暗场成像结合空间移相干涉的微球缺陷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显微物镜(10)的放大倍率为20倍,数值孔径为0.45,工作距离为3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未经哈尔滨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54460.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三维工厂建设及工程应用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使用及放置操作便捷的餐具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