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带有轻型铠装的水密浮力型硅橡胶电力电缆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2110253337.3 申请日: 2021-03-09
公开(公告)号: CN113096874B 公开(公告)日: 2022-12-20
发明(设计)人: 万长东;胡宏生;张家文;毕亮亮;徐志敏;高健 申请(专利权)人: 安徽渡江电缆集团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H01B7/40 分类号: H01B7/40;H01B7/42;H01B7/295;H01B7/282;H01B7/17;H01B7/12;H01B7/04;H01B7/02;H01B9/02;H01B13/22;H01B13/24;H01B13/06
代理公司: 安徽维则柔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252 代理人: 张涛
地址: 238312 *** 国省代码: 安徽;34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带有 轻型 水密 浮力 硅橡胶 电力电缆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带有轻型铠装的水密浮力型硅橡胶电力电缆,其特征在于,包括缆芯(1)、包裹在缆芯(1)外的交联聚乙烯绝缘皮(2)、绕包在交联聚乙烯绝缘皮(2)外的绝缘屏蔽层(3)、绕包在绝缘屏蔽层(3)外的铜带屏蔽层(4)、包裹在铜带屏蔽层(4)外的内阻水带层(5)、挤包在内阻水带层(5)外的硅橡胶内护套(6)、设置在硅橡胶内护套(6)外的内铠装层(7)、绕包在内铠装层(7)外的外阻水带层(8)、套接在外阻水带层(8)外的泡沫外护套(9)以及套接在泡沫外护套(9)外的外铠装套管(10);

所述缆芯(1)具体由多根镀银软铜线绞合而成的导体,所述交联聚乙烯绝缘皮(2)挤包在缆芯(1)外,所述绝缘屏蔽层(3)具体是由喷涂有银导电漆的聚氯乙烯薄膜带绕包而成,所述铜带屏蔽层(4)具体是采用双层铜带反向绕包而成的双层屏蔽带结构,所述内阻水带层(5)具体由芳纶阻水布绕包而成;

所述内铠装层(7)包括与硅橡胶内护套(6)外表面固接的硅橡胶翼片(701),所述硅橡胶翼片(701)外表面粘附有无机粉末(702),相邻所述硅橡胶翼片(701)之间构成的空腔内设置有浮力控制管(703),相邻所述硅橡胶翼片(701)之间构成的空腔与所述浮力控制管(703)之间的缝隙中填充有聚氨酯阻燃膏(704);

所述外阻水带层(8)具体也由芳纶阻水布绕包而成,所述泡沫外护套(9)通过防水胶粘附在外阻水带层(8)外层,所述外铠装套管(10)通过防水胶粘附在泡沫外护套(9)外层。

2.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轻型铠装的水密浮力型硅橡胶电力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硅橡胶内护套(6)与硅橡胶翼片(701)为一体成型,且软化温度为120-130℃,便于加工时软化硅橡胶翼片(701),以便于粘附无机粉末(702)并包裹浮力控制管(703)。

3.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带有轻型铠装的水密浮力型硅橡胶电力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硅橡胶内护套(6)与硅橡胶翼片(701)的材质中添加有过氧化二异丙苯硫化剂,其硫化温度为170-160℃,用于硫化塑形。

4.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轻型铠装的水密浮力型硅橡胶电力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泡沫外护套(9)具体是无孔聚氨酯发泡材料,所述外铠装套管(10)具体是热塑性弹性体材质的软管,所述外铠装套管(10)外壁涂有防护漆。

5.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轻型铠装的水密浮力型硅橡胶电力电缆,其特征在于,多段所述泡沫外护套(9)紧密套接在外阻水带层(8)外,且相邻泡沫外护套(9)的缝隙涂抹有防水胶;多段所述外铠装套管(10)紧密套接在泡沫外护套(9)外,且相邻外铠装套管(10)的缝隙涂抹有防水胶;且相邻泡沫外护套(9)的缝隙位于外铠装套管(10)内的中部位置,成交叉分布,进一步提高水密性。

6.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轻型铠装的水密浮力型硅橡胶电力电缆,其特征在于,多组所述浮力控制管(703)的一端通过连通有供液装置或供气装置液氮加压泵分流导入,另一端连通收集装置;

通过导入不同比重的气体、液体来控制浮力控制管(703)的重量,从而使电缆漂浮在水面、悬浮于水下,即实现浮力的控制。

7.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轻型铠装的水密浮力型硅橡胶电力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无机粉末(702)由 等量的炭黑粉、高岭土粉末及有机磷阻燃剂的粉末混合而成。

8.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轻型铠装的水密浮力型硅橡胶电力电缆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缆芯(1)制备及其屏蔽层的布置:按照结构依次布置缆芯(1)、交联聚乙烯绝缘皮(2)、绝缘屏蔽层(3)、铜带屏蔽层(4)及内阻水带层(5);

S2、锯齿状硅橡胶的初制:采用特制挤出模具,在125±5℃条件下,在内阻水带层(5)外制备出带有硅橡胶内护套(6)与硅橡胶翼片(701)的锯齿状硅橡胶,此时相邻硅橡胶翼片(701)之间的空腔为开放式结构;

S3、内铠装层(7)的形成:在挤出模具的口部,保持140℃热风保温,采用振动筛撒入无机粉末(702),至无机粉末(702)粘附满硅橡胶内护套(6)与硅橡胶翼片(701)的外表面,热风吹去多余不粘附的粉末;

再将浮力控制管(703)卡在相邻硅橡胶翼片(701)之间的空腔,稍挤压使浮力控制管(703)部分嵌在硅橡胶内护套(6)表面,并在硅橡胶翼片(701)与浮力控制管(703)之间的缝隙中填充聚氨酯阻燃膏(704);

将此时的锯齿状硅橡胶连续通过锥形加热套管和圆筒状加热套管中,锥形加热套管和圆筒状加热套管的内表面均设置加热片,其中锥形加热套管内的加热温度为135±5℃,圆筒状加热套管内的加热温度为155±5℃,锥形加热套管的一端内径与特制挤出模具的内径相同,锥形加热套管的另一端内径与圆筒状加热套管的内径相同,且圆筒状加热套管的内径小于特制挤出模具的内径;

锥形加热套管和圆筒状加热套管的外表面分别固接有齿轮圈,所述齿轮圈啮合有主动齿轮,主动齿轮中心固定套接有电机主轴,用于使锥形加热套管和圆筒状加热套管旋转,通过旋转使硅橡胶翼片(701)逐渐软化,使一个硅橡胶翼片(701)内表面部分搭接在相邻一个硅橡胶翼片(701)的外表面部分,并将浮力控制管(703)包裹起来,再经过圆筒状加热套管的30-70min的保温硫化,最终硅橡胶塑形,降温至50-60℃,形成内铠装层(7);

S4、成品电力电缆的制备:在内铠装层(7)外绕包外阻水带层(8),在外阻水带层(8)外涂布防水胶,将多段泡沫外护套(9)逐步旋转推进套入到内铠装层(7)外,50-60℃保温30min;自然晾干至室温后,在泡沫外护套(9)外涂抹有防水胶,将多段外铠装套管(10)逐步旋转推进套入到多段泡沫外护套(9)外,并使相邻泡沫外护套(9)的缝隙位于外铠装套管(10)内的中部位置,成交叉分布,进一步提高水密性,50-60℃保温10min,自然晾干至室温后,即得成品电力电缆。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渡江电缆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渡江电缆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53337.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