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液晶面板、显示装置及液晶面板制造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52634.6 | 申请日: | 2021-03-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3135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5 |
发明(设计)人: | 韩甲伟;康报虹 | 申请(专利权)人: | 绵阳惠科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43 | 分类号: | G02F1/1343;G02F1/1335;G02F1/1333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世纪恒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44287 | 代理人: | 张志江 |
地址: | 6210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液晶面板 显示装置 制造 方法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液晶面板、显示装置及液晶面板制造方法,其中,液晶面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以及设于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的液晶分子层;第一基板包括多个偏振结构;偏振结构包括像素电极和公共电极122;像素电极包括多个第一条形块;公共电极122包括多个第二条形块;第一基板还包括:多个金属线栅结构,多个所述金属线栅结构设于公共电极122的下方,且各金属线栅结构之间通过金属线连接。本申请通过设置条形结构的像素电极和公共电极122,使得像素电极和公共电极122既具备传统的像素电控制功能,又具备偏振作用,从而替代传统的碘系偏光片或染料系偏光片,解决了传统偏光片透光率低的问题,提高了显示装置的显示亮度。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液晶面板、显示装置及液晶面板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这里的陈述仅提供与本申请有关的背景信息,而不必然构成示例性技术。
液晶显示装置(liquid crystal display,简称LCD)是平面显示装置中的一种,而偏光结构是液晶显示装置中的核心部件;在偏光结构中,大部分采用碘系(Iodine type)或染料系(Dye type)偏光片作为偏光组件,碘系或染料系偏光片的原理在于,在入射光中,电场振动方向平行于分子长轴方向的光会被分子吸收,垂直于分子长轴方向的光则会被透过;但是,碘系或染料系偏光片的透光率较低,难以实现高亮度的显示效果。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液晶面板、显示装置及液晶面板制造方法,旨在实现提高液晶面板的亮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出的一种液晶面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以及设于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二基板之间的液晶分子层;
所述第一基板包括多个偏振结构;
所述偏振结构包括像素电极和公共电极122;
所述像素电极包括多个第一条形块,所述多个第一条形块中,相邻两个所述第一条形块的距离相同,并在相邻两个所述第一条形块之间形成缝隙,以使所述像素电极具有偏振作用;
所述公共电极122包括多个第二条形块,所述多个第二条形块中,相邻两个所述第二条形块的距离相同,并在相邻两个所述第二条形块之间形成缝隙,以使所述公共电极122具有偏振作用;
所述第一基板还包括多个金属线栅结构,多个所述金属线栅结构设于所述公共电极122的下方,且各金属线栅结构之间通过金属线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基板还包括:衬底以及薄膜晶体管阵列,所述衬底包括多个呈阵列排布的子像素区域;所述像素子区域与所述像素电极一一对应。
可选地,所述像素电极和所述公共电极122由相同的膜层图案化而形成,所述像素电极与对应的薄膜晶体管的漏极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条形块的宽度为50nm~300nm,所述第一条形块的高度为20nm~150nm,相邻两个所述第一条形块之间的间隙为15nm~50nm。
可选地,所述第二条形块的宽度为50nm~300nm,所述第二条形块的高度为20nm~150nm,相邻两个所述第二条形块之间的间隙为15nm~50nm。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出的一种显示装置,包括背光模组以及如上所述的液晶面板。
可选地,所述背光模组包括:背光源、导光板以及光学膜片;
所述背光源设于所述导光板的入光侧,所述光学膜片设于所述导光板的出光侧,用于向所述液晶面板提供入射光。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出的一种液晶面板制造方法,用于制造如上所述的液晶面板,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相对设置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绵阳惠科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惠科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绵阳惠科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惠科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5263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