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通话处理方法、通话处理装置及存储介质有效
申请号: | 202110251995.9 | 申请日: | 2021-03-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5553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12 |
发明(设计)人: | 贾勇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M1/72454 | 分类号: | H04M1/72454;H04M1/72484;H04M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钲霖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22 | 代理人: | 李志新;刘亚平 |
地址: | 100085 北京市海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通话 处理 方法 装置 存储 介质 | ||
本公开是关于一种通话处理方法、通话处理装置及存储介质。其中,通话处理方法应用于终端,终端具有可折叠显示屏幕,通话处理方法包括:响应于可折叠显示屏幕的当前显示界面为通话接入界面,确定可折叠显示屏幕的折叠状态;若确定可折叠显示屏幕的折叠状态为可折叠显示屏幕被有效折叠,则接通通话接入界面上显示的通话。通过本公开提供的通话处理方法,可以简化具有可折叠显示屏幕的终端的接通通话流程,进而提高用户在使用过程中的体验感和满意度。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终端通话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通话处理方法、通话处理装置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终端的外观发生了巨大变化。其中,具有可折叠显示屏幕的终端以其独特的性质而备受关注。具有可折叠显示屏幕的终端相较于具有传统显示屏的终端而言,可以在阅读、办公、游戏等领域为用户带来更好的体验。
然而,受到具有可折叠显示屏幕的终端外形限制,在进行通话接通的过程中,往往需要切换到副显示屏幕进行接通。在切换到副显示屏幕接通通话的过程中,需要用户折叠终端的可折叠显示屏幕,并启动接通通话操作,这将给用户带来操作上的繁琐感。
发明内容
为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公开提供一种通话处理方法、通话处理装置及存储介质。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通话处理方法。其中,通话处理方法应用于终端,所述终端具有可折叠显示屏幕,所述通话处理方法包括:响应于所述可折叠显示屏幕的当前显示界面为通话接入界面,确定所述可折叠显示屏幕的折叠状态;若确定所述可折叠显示屏幕的折叠状态为所述可折叠显示屏幕被有效折叠,则接通所述通话接入界面上显示的通话。
在本公开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确定所述可折叠显示屏幕的折叠状态为所述可折叠显示屏幕被有效折叠,包括:若检测到所述可折叠显示屏幕的折叠角度小于或等于角度阈值,确定所述可折叠显示屏幕的折叠状态为所述可折叠显示屏幕被有效折叠。
在本公开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可折叠显示屏幕包括主显示屏幕和副显示屏幕,所述主显示屏幕为显示通话接入界面的屏幕,并设置有通话装置,所述副显示屏幕设置有通话装置并为接通所述通话的屏幕,所述通话处理方法还包括:若当前启动的通话装置为所述主显示屏幕上的通话装置,则关闭所述主显示屏幕上的通话装置并启动所述副显示屏幕的通话装置;所述接通所述通话接入界面上显示的通话,包括:基于所述副显示屏幕的通话装置,接通所述主显示屏幕上显示的通话接入界面上的通话。
在本公开又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通话处理方法还包括:确定所述通话接入界面在所述当前显示界面的显示时刻,以及所述可折叠显示屏幕被折叠的折叠时刻;所述确定所述可折叠显示屏幕的折叠状态为所述可折叠显示屏幕被有效折叠,包括:若所述折叠时刻晚于所述显示时刻,且所述折叠时刻与所述显示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超过预设时间间隔,则确定所述可折叠显示屏幕被有效折叠。
在本公开又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通话接入界面包括终端系统通话的通话接入界面,以及预设通话应用的通话接入界面。
在本公开又一种实施方式中,在确定所述可折叠显示屏幕的当前显示界面为通话接入界面之后,所述通话处理方法还包括:响应于挂断通话操作,在所述当前显示界面退出所述通话接入界面。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通话处理装置。其中,所述通话处理装置应用于终端,所述终端具有可折叠显示屏幕,所述通话处理装置包括:确定模块,用于响应于所述可折叠显示屏幕的当前显示界面为通话接入界面,确定所述可折叠显示屏幕的折叠状态;处理模块,用于若确定所述可折叠显示屏幕的折叠状态为所述可折叠显示屏幕被有效折叠,则接通所述通话接入界面上显示的通话。
在本公开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处理模块采用以下方式确定所述可折叠显示屏幕的折叠状态为所述可折叠显示屏幕被有效折叠:若检测到所述可折叠显示屏幕的折叠角度小于或等于角度阈值,确定所述可折叠显示屏幕的折叠状态为所述可折叠显示屏幕被有效折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5199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