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木霉属真菌中天然绿色色素的提取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251886.7 | 申请日: | 2021-03-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7879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11 |
发明(设计)人: | 陆瑞利;胡丰林;尉杰;赵铖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9B61/00 | 分类号: | C09B61/00;C09B67/54;C12N1/14;C12N3/00;C12R1/885 |
代理公司: | 合肥金安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企业) 34114 | 代理人: | 金惠贞 |
地址: | 230036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木霉属 真菌 天然 绿色 色素 提取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木霉属真菌中天然绿色色素的提取方法,属于生物制品的提取制备技术领域。提取操作步骤如下:1培养木霉属真菌的菌种;2扩大培养得到大米培养物;3将大米培养物干燥,收取孢子;4孢子除杂得到除杂孢子;5制备色素粗提液;6浓缩干燥得到色素粗提物;7精制色素沉淀物;8将精制色素沉淀物干燥,得到墨绿色粉末状的天然绿色色素。本发明的绿色天然色素,在室内散失光下其稳定性是叶绿素的465倍;在光照时不易降解,在室温下放置一年,色素保存率仍有77%。研究发现其不溶于常见溶剂如水、乙醇、汽油、食用油及洗洁剂等常见试剂,因此着色后不易被水、有机溶剂或洗涤剂洗掉,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制品的提取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从木霉中提取绿色色素的工艺方法。
背景技术
木霉的孢子呈现绿色但其绿色色素至今未得到分离鉴定,其主要原因是目前常用的天然色素提取方法均无法从木霉中提取出绿色色素。只有将该绿色色素提取出来,才可为其分子结构与代谢通路的鉴定,及商品化应用奠定基础。
目前合成色素对消费者和环境的有害影响受到普遍的关注,寻求天然色素作为合成色素的代替品正成为研究热点。世界范围内对天然着色剂的需求在食品、化妆品和纺织行业迅速增长。
目前,通过植物和微生物生产的色素和着色剂是现代色素工业开发的主要来源。天然色素中,黄色和红色色素较多,但绿色色素除叶绿素外,其它种类较少。并且,天然叶绿素脱离植物细胞后易受环境中的光照、温度、氧化剂等因素的影响而被破坏,性质不稳定,因此亟需一种环境耐受更佳的天然绿色色素作为叶绿素的替代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木霉属真菌中天然绿色色素的提取方法。
一种木霉属真菌中天然绿色色素的提取操作步骤如下:
(1)培养菌种
将木霉属(
(2)扩大培养
将所述菌种接种于PDB液体培养基中,在转速150~250转/分钟、21~35℃条件下摇瓶培养2~6天;按1~10%体积重量比(V/W)接种到大米培养基中,培养7~15天,得到大米培养物;
(3)孢子收集
将大米培养物在-50~130℃干燥,然后使用收孢机或旋风分离器收取孢子;
(4)孢子除杂
按重量体积比1g :0.5~5 mL,在孢子中加入除杂剂1号,在温度10~50℃、第一次回流提取30~600分钟,提取液回收用于下一批样品处理;固体部分按重量体积比1g :0.5~5 mL,加入除杂剂2号,第二次回流提取30~600分钟,提取液回收用于下一批样品处理;固体部分再按重量体积比1g :0.5~5 mL,加入除杂剂3号,搅拌均匀,在温度20~90℃、超声提取20~400分钟,过滤或离心,弃去滤液或离心上清,得到除杂孢子;
(5)制备色素粗提液
在除杂孢子中按重量体积比1g :0.5~5 mL加入提取剂,搅拌或者室温下40KHz超声提取1~10小时,过滤或离心,滤液或离心上清即为色素粗提液;
(6)浓缩干燥
将色素粗提液减压浓缩,减压干燥,即得到色素粗提物;
(7)精制色素沉淀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农业大学,未经安徽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5188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