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的车轴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250926.6 | 申请日: | 2021-03-0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8650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4 |
| 发明(设计)人: | 林贤一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B60B35/12 | 分类号: | B60B35/1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吕琳;朴秀玉 |
| 地址: | 日本爱知***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车轴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的车轴装置。车轴装置包括动力单元,该动力单元具备电动机和差动装置。由差动装置分配的动力通过驱动轴传递至驱动轮。驱动轴经由轮毂轴承支承于车轴管。左右的车轴管分别固定于车轴框架的左右,动力单元固定于车轴框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的车轴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与包括电动机的动力单元一体化的车轴装置。
背景技术
典型地,车辆的车轴装置具有:车轴外壳,在车辆的左右方向上延伸;差动装置,容纳于车轴外壳的中央部;以及驱动轴,从差动装置起在车轴外壳内朝向左右延伸,在端部具备车轴轮毂。在下述日本特开平7-32990中,示出了一种将行驶用的马达(30)的输出传递至左右的驱动车轮(21)的车轴装置(驱动桥装置)。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括号内的构件名和附图标记是在下述日本特开平7-32990中使用的构件名和附图标记,与在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的说明中使用的构件名和附图标记无关。
来自路面的载荷输入至车辆的车轴装置。车轴外壳需要具有承受得住该输入载荷的强度。当车轴外壳的、收纳差动装置的中央部分变得大型时,例如在除了收纳差动装置以外还收纳电动机等的情况下等,为了确保该部分的强度和刚性,有时车轴外壳会变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抑制车轴装置的收纳差动装置等的部分的重量增加。
本发明的车辆的车轴装置是动力单元一体型的车轴装置,包括动力单元,该动力单元具备:电动机;差动装置,将来自电动机的动力向左右的驱动轮分配;以及壳体,收纳电动机和差动装置。车轴装置还包括:左右的驱动轴,将由差动装置分配的动力分别传递至装接于顶端的驱动轮;左右的车轴管,分别容纳左右的驱动轴的一部分并支承驱动轴;以及车轴框架,固定左右的车轴管并使该左右的车轴管相连。动力单元固定于车轴框架。
通过设置使左右的车轴管相连的车轴框架,能抑制向动力单元的载荷输入。
对于车辆的车轴装置而言,可以设为,支承驱动轮的轴承的润滑系统和动力单元内的润滑系统相互独立。不需要使车轴管与动力单元联接,能抑制向动力单元的载荷输入。
可以设为,动力单元的壳体具有供驱动轴贯通的开口,在该开口配置有将对动力单元内进行润滑的润滑油密封的油封。能通过简单的构成来使动力单元内部成为就润滑油而言密闭的空间。
可以设为,动力单元在该动力单元的前部和后部固定于车轴框架。能牢固地支承动力单元。
可以设为,车轴框架具有:前梁,位于比驱动轴靠前方处并在左右方向上延伸;以及后梁,位于比驱动轴靠后方处并在左右方向上延伸,可以设为,动力单元的前部固定于前梁,动力单元的后部固定于后梁。
通过设有车轴框架,向动力单元的载荷输入被抑制,不需要提高动力单元的强度,能抑制动力单元的重量的增加。
附图说明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特征、优点以及技术和工业意义进行说明,其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元件,其中:
图1是俯视观察本实施方式的车轴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侧视观察图1的车轴装置的示意图。
图3是俯视观察其他实施方式的车轴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以下的说明中,只要没有特别说明,前后左右上下等表示相对位置和朝向的语句就表示与车辆相关的相对位置和朝向。在各图中,箭头FR的朝向为前方,箭头UP的朝向为上方,箭头LH的朝向为左方。
图1是示意性地表示车辆的车轴装置10的概略构成的俯视图,为了示出内部构造,一部分以剖面进行表示。图2是车轴装置10的侧视图,特别是车轴装置10所具备的动力单元12的侧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5092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的插接装置和解锁元件
- 下一篇:混合动力车辆的驱动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