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监测用户清醒状态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有效
申请号: | 202110250636.1 | 申请日: | 2021-03-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1764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09 |
发明(设计)人: | 闫宇翔;雷燕琴;赵童 | 申请(专利权)人: | 灵犀医学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5/369 | 分类号: | A61B5/369;A61B5/374 |
代理公司: | 北京辰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19 | 代理人: | 李小朋 |
地址: | 100080 北京市海淀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监测 用户 清醒 状态 方法 装置 电子设备 介质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监测用户清醒状态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可以获取预设时长内目标用户的脑电图信号并进行预处理;计算经过预处理后的脑电图信号中的α波的能量;将α波的能量与预设能量阈值相比较,以判定目标用户的清醒状态。通过应用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可以自动检测用户的脑电信号是否存在满足预设条件的α波,并根据检测到的α波能量值以及持续时间,确定用户是否位于清醒状态。从而避免了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检测用户清醒状态的准确性低的弊端。
技术领域
本申请中涉及数据处理技术,尤其是一种监测用户清醒状态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背景技术
良好的睡眠是人体保持身体健康的一项基本条件。但是由于工作压力大、生活作息不规律等原因,导致了部分人群的睡眠质量欠佳,从而导致降低工作效率。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随着通信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场景下会出现需要监测用户当前疲劳状态的功能。从而实时的判断用户当前是否处于清醒状态,以使后续采取相应的辅助或治疗策略,以提高用户的睡眠效果。目前,主要采用研究睡眠期的特征波形的方式,如顶尖波、纺锤波、K-综合波来对睡眠状态进行识别,但睡眠期的特征波形比较复杂,且更多用于NREM分期的判断。因此相关技术中的方式准确性难以保证,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监测用户清醒状态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其中,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的一种监测用户清醒状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预设时长内目标用户的脑电图信号并进行预处理;
计算经过所述预处理后的脑电图信号中的α波的能量;
将所述α波的能量与预设能量阈值相比较,以判定所述目标用户的清醒状态。
可选地,在基于本申请上述方法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获取目标用户的脑电图信号并进行预处理,包括:
采用第一赫兹的高通滤波消除所述脑电图信号的基线漂移干扰,得到去基漂后的脑电图信号;
采用第二赫兹的陷波滤波消除所述去基漂后的脑电图信号中的工频噪声干扰,得到所述预处理后的脑电图信号。
可选地,在基于本申请上述方法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计算经过所述预处理后的脑电图信号中的α波的能量包括:
对所述脑电图信号中的第一导联以及第二导联分别进行带通滤波,得到α波对应的第一带通信号;
对所述第一带通信号进行降采样,得到降采样后的第一带通信号;
利用均方根算法,计算所述第一导联以及第二导联对应的降采样后的第一带通信号的能量;
将所述第一导联以及第二导联对应的降采样后的第一带通信号的能量进行相加,得到所述α波能量。
可选地,在基于本申请上述方法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将所述α波的能量与预设能量阈值相比较,以判定所述目标用户的清醒状态包括:
当所述α波的能量均大于第一预设能量阈值时,判定所述目标用户为全程清醒状态;和/或
当所述α波的能量均小于第二预设能量阈值时,判定所述目标用户为全程睡眠状态,所述第二预设能量阈值小于所述第一预设能量阈值。
可选地,在基于本申请上述方法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将所述α波的能量与预设能量阈值相比较,以判定所述目标用户的清醒状态还包括:
当所述α波的能量部分位于所述第一预设能量阈值和第二预设能量阈值之间时,则判断所述α波的能量大于第三预设能量阈值的持续时间是否超过预设的第一时间阈值,若是,则判定所述目标用户在该持续时间内为清醒状态,若否,则基于所述脑电图信号中的眨眼波确定所述目标用户的清醒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灵犀医学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未经灵犀医学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5063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