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纳米改性易退绕氨纶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244342.8 | 申请日: | 2021-03-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0555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24 |
发明(设计)人: | 钱锦;薛士壮;晋中成;杨晓印;刘珊珊;肖华;程研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峰重庆氨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1F6/94 | 分类号: | D01F6/94;D01F1/10 |
代理公司: | 南京瑞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9 | 代理人: | 沈廉 |
地址: | 408017 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纳米 改性 易退绕氨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纳米改性易退绕氨纶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几个步骤:1.聚多元醇、二异氰酸酯进行充分预聚反应,并加入溶剂进行充分溶解,得到‑NCO封端的预聚物聚氨酯甲酸酯溶液;2.采用混合胺溶液,对预聚物溶液进行扩链、链终止,生成聚氨酯脲原液;3.将高分散性纳米润滑材料和常规功能助剂加入聚氨酯脲溶液熟化,借助干法纺丝系统,将聚氨酯脲溶液纺成聚氨酯弹性纤维。本发明是首次采用高分散性纳米润滑材料作为氨纶的润滑功能助剂,解决了氨纶在后道应用中退绕断丝、黏连等问题,此方法制备的氨纶纤维具有良好的退绕性能,力学强度大,伸长高,同时经过高温或长时间存储后仍可正常使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纳米改性易退绕氨纶的制备方法,属于高分子材料生产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氨纶(聚氨基甲酸酯纤维)是当前最富有弹性的一种合成纤维,具有优异的断裂伸长率及断裂强力,是生产高档弹性纺织品不可缺少的特殊纺织纤维,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和良好的发展前景。近些年来氨纶行业飞速发展,纺速和丝饼克重都得到较大提升,伴随着纺速和丝饼重量的提升,丝卷底部氨纶的退绕张力进一步加大,经运输、存储后常出现底部纤维黏连,退绕断丝,无法正常使用。
目前,针对氨纶退绕性能改善已有一些报道。例如,中国专利CN 102704034B通过在原液中加入硬脂酸镁,增加丝束的润滑性能,提升退绕性,但硬脂酸镁的存在难研磨,易沉降,且会降低多孔丝抱合力的问题。中国专利CN107558234A通过在纺丝油剂中加入改性硅油,提升退绕性,但是油剂在长时间存储后存在易挥发的问题,且大量油剂的加入会进一步增加下游领域的使用成本。
纳米材料科学的发展推动了纳米润滑技术的发展,纳米级材料作为润滑添加剂的研究已经受到广泛关注。由于纳米二硫化钼等纳米材料其层状结构决定了其相对良好的润滑性能,抗压强度高、耐磨性能好、附着性能强、摩擦系数较低等特征,作为固体润滑添加剂广泛应用,至今为止,还没有相关专利文献报道纳米润滑材料如二硫化钼应用于聚氨酯弹性纤维领域。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纳米改性易退绕氨纶的制备方法,通过对聚合物进行纳米物理改性,使纤维退绕性能,特别是丝卷底部退绕性得到提升,同时不影响其可纺性和力学性能。
技术方案:本发明的一种纳米改性易退绕氨纶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将低聚物多元醇与过量二异氰酸酯反应制备以-NCO封端的氨基甲酸酯预聚物,并加入溶剂充分溶解,得到预聚物溶液;
步骤2.将制备的预聚物溶液冷却后,加入混合胺溶液进行扩链反应和链终止反应,得到聚氨酯脲溶液;
步骤3.将高分散性纳米润滑材料研磨、超声分散到有机溶剂中,得到纳米润滑分散液;
步骤4.向上述聚氨酯脲溶液中加入抗氧化剂、紫外线吸收剂、防黄变剂、消光剂和纳米润滑分散液,充分搅拌混合后,形成聚氨酯纺丝原液;
步骤5.将制备得到的聚氨酯纺丝原液,借助干法纺丝系统,对聚氨酯纺丝原液进行喷吐、拉伸成丝,并随着溶剂挥发、干燥,即得到纳米改性易退绕氨纶。
其中,
所述的低聚物多元醇为数均分子量1500~3000的聚四氢呋喃醚二醇或数均分子量1500~3000的聚丙二醇亦或是两者的混合物。
所述的所述的二异氰酸酯为4,4-MDI或2,4-MDI,或两者的混合物。
步骤1所加入的溶剂为N,N-二甲基甲酰胺DMF或N,N-二甲基乙酰胺DMAC。
所述的混合胺溶液为扩链剂和链终止剂混合溶液,扩链剂选自乙二胺、丙二胺、己二胺或2-甲基戊二胺,或其混合物;链终止剂为二乙胺、二丙胺、乙醇胺或正己胺,或其混合物。
所述的混合胺溶液的加入质量为预聚物溶液质量的10%-4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峰重庆氨纶有限公司,未经华峰重庆氨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4434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