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火龙果套种豆科牧草和禾本科牧草的栽培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44306.1 | 申请日: | 2021-03-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1358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8 |
发明(设计)人: | 滕少花;吴柱月;肖正中;王自豪;周晓情;黄光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壮族自治区畜牧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G20/00 | 分类号: | A01G20/00;A01G17/00;A01G22/40 |
代理公司: | 贵州派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2114 | 代理人: | 周黎亚 |
地址: | 530001 广西壮***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火龙果 套种 豆科 牧草 禾本科 栽培 方法 | ||
1.一种火龙果套种豆科牧草和禾本科牧草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两行火龙果之间套种两行牧草,每行牧草采用两坑豆科牧草、三坑禾本科牧草间作方式栽培,未栽培火龙果和牧草的空地覆盖黑地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火龙果套种豆科牧草和禾本科牧草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火龙果的栽培:搭火龙果种植架,在种植架上设置补光灯,在火龙果种植坑内施入底肥后,采用横杆下垂法将火龙果苗直立栽种在火龙果种植坑内,浇定根水并固定到火龙果树支架上,将火龙果果树的侧枝固定在钢线上;
(2)牧草的栽培:在两行火龙果中间设置一条水沟,在水沟两侧栽培两行牧草,每行牧草采用两坑豆科牧草、三坑禾本科牧草的间作方式栽培;
(3)田间管理:在未栽培火龙果和牧草的空地覆盖黑地膜,及时给火龙果打顶、修剪、整枝,控制牧草的高度,然后根据火龙果生长情况进行日常的施肥、浇水、除草以及病虫害的防治。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火龙果套种豆科牧草和禾本科牧草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豆科牧草为红三叶、白三叶、紫花苜蓿、箭舌豌豆、野豌豆、黄花羽扇豆、白花草木樨、黄花草木樨、红豆草、地三叶、百脉根、沙打旺、紫云英、柱花草、蝴蝶豆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火龙果套种豆科牧草和禾本科牧草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禾本科牧草为冰草、雀麦、鸭茅、披碱草、狐茅、黑麦草、雀稗、梯牧草、早熟禾、狗尾草、针茅、苏丹草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火龙果套种豆科牧草和禾本科牧草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所述火龙果栽培行距为55~60cm,株距为30~35cm,植入深度为3~5cm。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火龙果套种豆科牧草和禾本科牧草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所述火龙果苗高15~20cm,基部剪出主茎根系长出3~4cm。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火龙果套种豆科牧草和禾本科牧草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所述水沟宽度为14~16cm,深度为3~5cm。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火龙果套种豆科牧草和禾本科牧草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所述牧草栽培株距为15~20cm,植入深度为25~30mm,水沟两侧的两行牧草的行距为18~20cm。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火龙果套种豆科牧草和禾本科牧草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所述火龙果种植架是在火龙果种植坑旁立120~150cm高的钢桩,钢桩上加装可调节松紧的钢套,然后用钢线沿着火龙果种植行将钢桩连接,钢线作为火龙果树的支架,待火龙果苗长到钢桩高度,打顶作为主干,促使火龙果在钢线上面生长侧芽,沿钢线方向两侧分别留侧芽,并将侧枝固定在钢线上;当两棵相邻火龙果主干的侧芽相接触,再剪断侧芽,水平生长的侧芽作为一级枝条,一级枝条再长出向下的枝条时留作备用枝条,备用枝条不留花,其余枝条结果,每年把结果较多的枝条剪掉,再让备用枝条结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畜牧研究所,未经广西壮族自治区畜牧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44306.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