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一体化带支架人工血管及其使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41993.1 | 申请日: | 2021-03-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4097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9 |
发明(设计)人: | 赵晨宇;潘予韦;柳克祥;孙寒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赵晨宇 |
主分类号: | A61F2/06 | 分类号: | A61F2/06 |
代理公司: | 北京沃知思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942 | 代理人: | 周俊华 |
地址: | 130000 吉林省长春市南关区南***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一体化 支架 人工 血管 及其 使用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一体化带支架人工血管及其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中的用法,涉及医疗器械领域。一体化带支架人工血管,全长250mm,材质为涤纶人工血管。包括近端部分带一分支的涤纶人工血管,长度100mm;远端部分表面为涤纶人工血管,内部为自膨胀式“W”形金属支架,其近端背侧面带有“V”形开口结构,固定方式为缝合,长度150mm。两部分由一金属环连接,固定方式为缝合。“V”形结构有效长度40‑70mm,一体化带支架人工血管内径为26‑32mm,根据术中测量结果选择相应型号使用。本发明能保留重要血管解剖结构、减少手术切口和吻合口数量、避免降温过程、缩短停循环和体外循环时间从而降低手术难度、易于掌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人工血管,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外科手术的一体化带支架人工血管,属于医疗器械领域。
背景技术
主动脉夹层是发生于人体主要大动脉血管的一种疾病,属心血管外科的急危重症。本病起病急骤,疼痛剧烈,常伴发一过性意识丧失、急性心功能不全、急性心肌缺血、肠道缺血、肾脏缺血、下肢缺血等严重并发症。据不完全统计,本病发病率为每年0.5%-1%,70%左右的病人在发病后2周内死于主动脉夹层本身导致的主动脉血管破裂或上述严重并发症导致的心包填塞、脓毒血症、无法逆转的严重酸碱失衡和电解质代谢紊乱。
高血压、血管壁发育异常均可引起主动脉血管内膜破裂,高速血流通过内膜破口进入并撕裂血管壁的内层和中层,进而形成主动脉夹层。血管撕裂范围可累及主动脉根部、升主动脉、主动脉弓、降主动脉全程及其分支血管,其中升主动脉是否受累与疾病的预后密切相关。斯坦福大学将病变累及升主动脉的主动脉夹层命名为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这一类型的主动脉夹层的危重程度是所有主动脉夹层疾病中最高的。由于病情进展凶猛,发病后第一个24小时内,每小时死亡率升高1%;如未经治疗,50%的患者发病1周内死亡,90%的患者发病1年内死亡。因此,一经确诊立即进行外科手术治疗能够挽救患者生命。目前较为常用的用于治疗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外科方法是升主动脉置换术+全主动脉弓置换术+支架象鼻术(图1)。这一方法可有效地降低本病的病死率,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手术切口多:国内外包括上述手术方法在内的所有治疗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外科术式均采用胸骨正中切口+腋动脉切口+股动脉切口入路,分别用于暴露手术部位、腋动脉插管和股动脉插管,三处手术切口总和最长者达40厘米。过长的手术切口带来了更高地切口感染、愈合不良、脂肪液化、二次缝合等手术并发症发生风险,加重了患者痛苦,增加了不必要的医疗资源投入。
吻合口数量多:升主动脉置换术+全主动脉弓置换术+支架象鼻术的实施需将支架象鼻置入左锁骨下动脉以远的降主动脉中,以人工血管远端与之吻合(9);再将人工血管的三个分支与自体主动脉弓上三个分支分别吻合(6、7、8);最后将人工血管近端与主动脉窦管交界吻合(5)。手术全程需完成5处血管吻合,其中1处(9)吻合部位较深,吻合难度高,止血困难。该术式手术过程复杂,对术者手术技术要求高,存在学习曲线。较多的吻合口数量伴随着较高的出血风险,不佳的血管吻合技术往往造成大量甚至难以控制的出血,明显延长了手术时间,消耗了大量血液制品,严重时可造成患者神经系统并发症甚至死亡的可能。
体外循环时间长:完成上述手术操作需在体外循环下进行,目前多采用的体外循环策略是腋、股动脉灌注+深低温停循环期间顺行性脑灌注。腋动脉和股动脉插管带来的问题是增加了手术切口、插管远端肢体灌注不良、吻合口狭窄、血栓等问题。深低温停循环是在进行主动脉弓部置换时进行的,带来的问题是缓慢的升温降温过程延长了手术时间、机体长时间处于低温状态影响凝血功能、产生大量炎症因子。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治疗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一体化带支架人工血管及术中使用方法,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同时能够降低手术难度、减少手术切口和吻合口数量、避免降温过程、缩短停循环和体外循环时间的外科治疗新策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赵晨宇,未经赵晨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4199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奥氏体不锈钢与碳钢复合板显微组织腐蚀剂及其腐蚀方法
- 下一篇:一种家居智能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