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一体化带支架人工血管及其使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41993.1 | 申请日: | 2021-03-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4097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9 |
发明(设计)人: | 赵晨宇;潘予韦;柳克祥;孙寒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赵晨宇 |
主分类号: | A61F2/06 | 分类号: | A61F2/06 |
代理公司: | 北京沃知思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942 | 代理人: | 周俊华 |
地址: | 130000 吉林省长春市南关区南***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一体化 支架 人工 血管 及其 使用方法 | ||
1.一种一体化带支架人工血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全长250mm,材质为涤纶人工血管,包括近端部分带单一分支血管的涤纶人工血管,长度100mm,其上的分支血管长度80mm,内径10mm,开口距离近心端70mm;远端部分的表面为涤纶人工血管,内部为自膨胀式“W”形钛镍合金金属支架,该部分的近端背侧面带有“V”形开口结构,固定方式为缝合,长度150mm;远端部分未释放时“W”形钛镍合金金属支架近端10mm呈张开状态支撑在金属环内壁上,带有“V”形开口结构的带支架人工血管部分由近及远呈逐渐收缩状态,剩余部分带支架人工血管呈最大收缩状态,远端部分采用丝线捆绑于引导钢丝及弧形引导架上;两部分由一钛镍合金金属环连接,固定方式为缝合;“V”形结构开口宽度15mm,有效长度40-70mm,一体化带支架人工血管内径为26-32mm,根据术中测量结果选择一体化带支架人工血管型号选择使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体化带支架人工血管,其特征在于:所述“V”形结构是一个两边先平行后相交于顶点(夹角60°)形成的无带支架人工血管覆盖的裸区,有效长度具体分别为40mm、50mm、60mm、7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体化带支架人工血管,其特征在于:远端部分未释放时“W”形钛镍合金金属支架近端10mm呈张开状态支撑在金属环内壁上,支架收缩率为0;带有“V”形开口结构的带支架人工血管部分由近及远呈逐渐收缩状态,支架收缩率从0逐渐增至66.7%;不带有“V”形开口结构的带支架人工血管部分呈最大收缩状态,支架收缩率为66.7%。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体化带支架人工血管,其特征在于:远端部分采用丝线捆绑于引导钢丝及弧形引导架上,使用时通过引导钢丝抽出丝线,即可将一体化带支架人工血管远端部分由近及远地释放。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体化带支架人工血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钛镍合金金属环,金属环宽度10mm,两侧带有宽3mm的缝合环,外表面带有宽4mm、深2mm的环形凹槽,内径与一体化带支架人工血管内径相同;其外表面背侧顶部有一大箭头,其两侧水平距离7.5mm处各有一小箭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体化带支架人工血管,其特征在于:一体化带支架人工血管内径为26-32mm,具体分别为:26mm、28mm、30mm、32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体化带支架人工血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体化带支架人工血管型号共16种,具体分别为40*26mm、40*28mm、40*30mm、40*32mm、50*26mm、50*28mm、50*30mm、50*32mm、60*26mm、60*28mm、60*30mm、60*32mm、70*26mm、70*28mm、70*30mm、70*32mm。
8.一种一体化带支架人工血管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中的使用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赵晨宇,未经赵晨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41993.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奥氏体不锈钢与碳钢复合板显微组织腐蚀剂及其腐蚀方法
- 下一篇:一种家居智能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