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2,4-二氯-5-氟苯甲酰氯生产过程中精馏残液回收利用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39229.0 | 申请日: | 2021-03-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7945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8 |
发明(设计)人: | 沈文光;潘文华;王保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飞宇化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C57/58 | 分类号: | C07C57/58;C07C51/00;C07C51/41;C07C25/13;C07C17/367;C07C57/76;C07C51/60;C01G49/02 |
代理公司: | 常州兴瑞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08 | 代理人: | 肖兴坤 |
地址: | 213034 江苏省常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氟苯甲酰氯 生产过程 精馏 回收 利用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2,4‑二氯‑5‑氟苯甲酰氯生产过程中精馏残液回收利用的方法,方法的步骤中含有:获得精馏残液;其中,所述精馏残液由2,4‑二氯氟苯与四氯化碳在三氯化铝催化作用下进行傅克反应、淬灭反应、三氯化铁水溶液作用下的水解反应后精馏获得2,4‑二氯‑5‑氟苯甲酰氯后得到;精馏残液经过碱解反应后,经过抽滤分相,得到水相、油相和滤渣;其中,利用水相得2,4‑二氯‑5‑氟苯甲酸钠;利用油相得2,4‑二氯氟苯;利用滤渣得氢氧化铁。该方法提高了精馏残液的回收利用率以及工艺的安全可靠性,降低了生产成本,减少了污染物产生量,生产安全可靠,适用于工业化大生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2,4-二氯-5-氟苯甲酰氯生产过程中精馏残液回收利用的方法,属于化学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喹诺酮类药物具有诸多优点,例如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给药十分方便、不易产生不良反应,并且与其他抗生素不会产生交叉耐药性等,因此,喹诺酮类药物已经成为临床联合用药的首选方案,是临床使用最广的抗感染药,其用量已经远超头孢类抗生素,成为第一大抗菌用药。2,4-二氯-5-氟苯甲酰氯是合成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重要中间体之一,它可用于制备诺氟沙星、培氟沙星、环丙沙星、克林沙星、恩诺沙星、贝西沙星、德拉沙星、西他沙星等抗菌药。
一种工艺以2,4-二氯-5-氟苯乙酮、碳酸二乙酯、原甲酸三乙酯、不同胺、不同哌嗪为工艺路线,该工艺路线存在较大安全隐患。另外一种工艺以2,4-二氯-5-氟苯甲酰氯作为中间体,与不同胺进行缩合,经环合、取代得到产物,该路线操作简单,安全系数更高。
2,4-二氯-5-氟苯甲酰氯的合成方法一直备受研究:安永彬以2,4-二氯氟苯、三氯化铝、次氯酸钠、乙酰氯、氯化亚砜为反应体系制得2,4-二氯-5-氟苯甲酰氯,但该工艺路线中使用的次氯酸钠为高风险原料,并且污染大。Selsaku.K以2,4-二氯氟苯、四氯化碳、三氯化铝、氯化亚砜为反应体系制得目标产物,但该工艺路线副产物比例高达30%,资源利用效率太低。李文森等人以2,4-二氯氟苯、三氯化铝、四氯化碳、氯化亚砜为反应体系制备2,4-二氯-5-氟苯甲酰氯,该工艺在碱解过程中使用甲苯或1,4-二氧六环作为溶剂,增加了工艺后处理,步骤繁琐,在使用纯碱进行熔融态反应过程中产生较大的放热现象,存在较大风险,并且采用氯化亚砜作为酰化试剂,其具有强腐蚀性,对人体易造成伤害。
为了提高2,4-二氯-5-氟苯甲酰氯生产过程中二聚体副产物的使用效率,吴政杰等人在碱解过程中是使用四丁基氯化铵或四丁基溴化铵作为催化剂,增加了催化剂的成本和后处理;在碱解过程中使用乙醇作为溶剂之一,乙醇属于甲类物质,不仅增加了后处理步骤,而且增加了安全隐患;碱解后需经酸化处理才能与三氯化物中间体反应,过程繁琐。该方案的处理对象是二聚体副产物,由于精馏残液中副产物成分较多,前提是需要对二聚体副产物进行分离提纯,该步骤增加了操作步骤和生产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2,4-二氯-5-氟苯甲酰氯生产过程中精馏残液回收利用的方法,该方法提高了精馏残液的回收利用率以及工艺的安全可靠性,降低了生产成本,减少了污染物产生量,生产安全可靠,适用于工业化大生产。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2,4-二氯-5-氟苯甲酰氯生产过程中精馏残液回收利用的方法,方法的步骤中含有:
获得精馏残液;其中,所述精馏残液由2,4-二氯氟苯与四氯化碳在三氯化铝催化作用下进行傅克反应、淬灭反应、三氯化铁水溶液作用下的水解反应后精馏获得2,4-二氯-5-氟苯甲酰氯后得到;
精馏残液经过碱解反应后,经过抽滤分相,得到水相、油相和滤渣;其中,
利用水相得2,4-二氯-5-氟苯甲酸钠;
利用油相得2,4-二氯氟苯;
利用滤渣得氢氧化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飞宇化工有限公司,未经常州飞宇化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3922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