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热洗、氧化联合处理含油污泥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38095.0 | 申请日: | 2021-03-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0392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2 |
发明(设计)人: | 薛建良;魏金晓;张琦;刘冰;肖新峰;高宇;李琳;成东乐;蒋晴;刘友乐;高洪阁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11/143 | 分类号: | C02F11/143;C02F11/147 |
代理公司: | 山东三邦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308 | 代理人: | 高洋;肖太升 |
地址: | 26659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氧化 联合 处理 含油 污泥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本发明提供一种热洗、氧化联合处理含油污泥的方法,先采用水洗剂洗脱含油污泥,洗脱后,静置分层,去除上层的液体;之后加入氧化剂进行处理。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水洗剂由Triton X‑100(TX‑100)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按照7:3‑8:2的质量比复配而成,浓度5‑30g/L;强化剂为1.5wt%的碳酸钠。本发明在去除污泥中的油方面表现突出,最高去除率可达94.59%;即使将用量减半,去除率也可达到86.16%,含油率小于2%,且更经济更可行。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含油污泥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热洗、氧化联合处理含油污泥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石油工业的发展,原油生产、运输、储存和精炼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油泥。在中国,石化行业的油泥年产量估计为300万吨。含油污泥不仅产量高,而且组成成分非常复杂。污泥的组成主要取决于油的类型及其来源。通常,它包含5-60wt%的石油,30-90wt%的水和5-40wt%的矿物颗粒。对石油成分分析表明,其中存在40-52wt%的烷烃,28-31wt%的芳香烃,7-22.4wt%的胶质和8-10wt%的沥青质。含油污泥不仅组成复杂,许多成分都有毒,有致突变性和致癌性。
目前的含油污泥处理方法中,直接填埋法、注入地层处理法等物理方法虽然可以做到以最快的效率处理含油污泥,但也给环境埋下巨大的隐患,不符合当今绿色发展的观念,其危害也被大家逐渐重视起来;而污泥法、堆肥法以及生物反应器这一类生物方法虽然成本低、投资低、环境友好性显著,但是生物法的缺点也比较明显,即处理周期长。相比于前两类方法,化学方法因其普遍性、高效性、低成本和修复周期短的特点而被广泛用于含油污泥的处理。其中,使用表面活性剂洗脱有机物的方法操作方便、处理效率高,但是单一洗脱的处理手段在含油污泥这类难降解有机物的降解上还是相对较弱,不能达到理想的处理效果。因此,如何能在更环保的角度上提高含油污泥的处理效率是更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热洗、氧化联合处理含油污泥的方法,可有效去除污泥中的油,绿色环保,对环境危害性小。
为了能够实现高效处理含油污泥,本发明提供一种热洗、氧化联合处理含油污泥的方法,先采用水洗剂洗脱含油污泥,洗脱后,静置分层,去除上层的液体;之后加入氧化剂进行处理。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水洗剂由Triton X-100(TX-100)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按照7:3-8:2的质量比复配而成,浓度5-30g/L;强化剂为1.5wt%的碳酸钠。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氧化剂由过硫酸盐和活化剂组成,其中过硫酸盐浓度0.225-0.9mol/L,四氧化三铁浓度0.0375-0.15mol/L,其中Fe3O4与过硫酸盐的摩尔比为1:6。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含油污泥和水洗剂的质量体积比1g:8ml-1g:10ml。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含油污泥和氧化剂的质量体积比1g:1.8ml-1g:2.3ml。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水洗洗脱和氧化处理是在50-60℃下进行,水洗洗脱处理1.5-2小时,氧化处理7-8小时,处理过程是在搅拌状态下进行。
为了实现一体化高效的处理含油污泥,本发明的处理方法含油污泥联合处理系统中进行,所述含油污泥联合处理系统包括:中心处理池、用于搅拌物料的搅拌器和用于控制中心处理池内温度的控温装置,所述中心处理池的进口端分别连接含油污泥进料通道、水洗通道、用于向中心处理池内加氧化剂的氧化药剂进料通道和用于向中心处理池内加水洗剂的水洗药剂进料通道;所述中心处理池的下端连接有排泥通道。
通过含油污泥进料通道进入中心处理池内的含油污泥在进入中心处理池前经过预热器进行预热;预热器包裹在含油污泥进料通道的外侧,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对含油污泥进料通道内的含油污泥进行预热,预热温度40-5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科技大学,未经山东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3809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