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纵肋叠合剪力墙及其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236919.0 | 申请日: | 2021-03-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0631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2 |
发明(设计)人: | 孙克芳;梁晨;王春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曙光装配式建筑科技(浙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B2/00 | 分类号: | E04B2/00;E04B1/61;E04B1/41;E04G2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7511 浙江省台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叠合 剪力 及其 施工 方法 | ||
1.一种纵肋叠合剪力墙,包括预制墙板(1),预制墙板(1)的一端开设有空腔(11),预制墙板(1)的另一端设有与空腔(11)连通的浇筑通道(12),所述预制墙板(1)内预埋有钢筋,钢筋的一端从预制墙板(1)浇筑通道(12)所在的端面伸出以形成与空腔(11)配合的第一连接部(2),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墙板(1)开设有浇筑通道(12)的端部还安装有支撑块(5),所述支撑块(5)有多个,多个支撑块(5)沿预制墙板(1)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所述支撑块(5)可拆卸地连接在预制墙板(1)上,所述预制墙板(1)上开设有供支撑块(5)放置的第一凹槽(13);所述支撑块(5)的顶部开设有浇筑腔(51),所述预制墙板(1)远离支撑块(5)的端部上设有与浇筑腔(51)配合的第二连接部(3),所述支撑块(5)的侧壁上开设有与浇筑腔(51)连通的浇筑孔(6);
相邻所述支撑块(5)之间形成用于填充混凝土的浇筑空间,每个浇筑空间对应一个空腔(11),且浇筑空间与对应的空腔(11)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纵肋叠合剪力墙,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块(5)与第一连接部(2)交错设置,且支撑块(5)的两端沿预制墙板(1)的厚度方向分别延伸到预制墙板(1)的两侧侧壁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纵肋叠合剪力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13)的槽底上固定有定位筋(4),所述支撑块(5)背离浇筑腔(51)的端部上设有与定位筋(4)适配的通孔(52),所述通孔(52)与浇筑腔(51)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纵肋叠合剪力墙,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墙板(1)上空腔(11)开口所在的端面上还开设有若干第二凹槽(14),若干第二凹槽(14)与第二连接部(3)一一对应,且第二连接部(3)处在对应的第二凹槽(14)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纵肋叠合剪力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13)的两侧侧壁均为弧形。
6.一种纵肋叠合剪力墙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预制出预制墙板(1)和支撑块(5);
步骤S2,在施工现场将下层预制墙板(1)固定在预设的安装面上,下层预制墙板(1)的第一凹槽(13)朝上设置,再将支撑块(5)安装到下层预制墙板(1)的第一凹槽(13)中,然后将上层预制墙板(1)放置到支撑块(5)上以形成初步的剪力墙;
步骤S3,对剪力墙进行浇筑;
步骤S3中,需要在支撑块(5)的两侧铺设挡板(8),使相邻支撑块(5)之间形成浇筑空间,每个浇筑空间与一个空腔(11)连接,分批次向多个浇筑通道(12)内灌入混凝土。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纵肋叠合剪力墙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统计每个批次的混凝土的用量并与标准值进行比对,若存在混凝土用量低于标准值,则对对应的浇筑通道(12)进行捣实并补充混凝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曙光装配式建筑科技(浙江)有限公司,未经曙光装配式建筑科技(浙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36919.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双皮墙
- 下一篇:一种无收缩预制墙板及其生产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