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带有驻车致动器马达的车辆的负载系数的确定有效
申请号: | 202110234042.1 | 申请日: | 2021-03-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3950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9 |
发明(设计)人: | Q·梅;V·A·尼拉勘探;Y·J·李;B·A·韦尔奇科 | 申请(专利权)人: |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63/34 | 分类号: | F16H63/34;F16H63/50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代易宁;王丽辉 |
地址: | 美国密***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带有 驻车致动器 马达 车辆 负载 系数 确定 | ||
用于控制车辆的操作的设备和方法包括具有处理器和有形的非暂时性存储器的控制器。车辆包括驻车组件,其带有具有致动器轴的驻车致动器马达。车辆具有驻车模式和非驻车模式。控制器构造成确定当接收到非驻车模式的换档命令时,驻车致动器马达是否达到非驻车位置。控制器构造成在棘爪构件达到非驻车位置之前获得并存储与驻车致动器马达相关的至少一个动态参数。方法包括当达到预定时间阈值和预定马达位置阈值中的至少一个时随时间基于动态参数确定负载系数。至少部分地基于负载参数控制车辆的操作。
技术领域
本公开总体上涉及控制具有驻车致动器马达的车辆的操作,并且更具体地涉及部分地基于驻车致动器马达的负载系数的确定。
背景技术
车辆变速器通常在多种操作模式下操作,包括非驻车驱动模式和驻车模式。非驻车驱动模式可包括前进档(即,驱动模式)、至少一个倒档(即,倒车模式)和空档模式。驱动模式的选择可通过多种方法获得,诸如例如换档杆的接合。驱动模式可通过电子变速器档位选择(ETRS)系统来选择,其中,驱动模式通过在用户接口装置与变速器之间通信的电子信号来选择。变速器档位选择系统可包括用于移动各种零件的致动器马达。
发明内容
在本文公开了一种用于控制车辆的操作的方法,所述车辆具有驻车组件、一个或多个传感器和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具有处理器和有形的非暂时性存储器。车辆具有驻车模式和非驻车模式。方法包括将驻车致动器马达定位在驻车组件中,驻车致动器马达具有致动器轴。当由控制器接收到非驻车模式的换档命令时,驻车致动器马达从驻车位置旋转至非驻车位置。方法包括当接收换档命令时,经由控制器确定驻车致动器马达是否达到非驻车位置。方法包括在驻车致动器马达达到非驻车位置之前经由控制器获得并存储与驻车致动器马达相关的至少一个动态参数。方法包括当达到预定时间阈值和预定马达位置阈值中的至少一个时,经由控制器基于至少一个动态参数确定负载系数。经由控制器至少部分地基于负载系数控制车辆的操作。
在本文公开了一种具有驻车模式和非驻车模式的车辆,车辆包括带有驻车致动器马达的驻车组件,所述驻车致动器马达具有致动器轴。一个或多个传感器构造成获得关于驻车组件的相应传感器数据。控制器与一个或多个传感器通信,并具有处理器和其上记录指令的有形的非暂时性存储器。驻车致动器马达构造成当由控制器接收到非驻车模式的换档命令时从驻车位置移动至非驻车位置。当接收换档命令时,指令通过处理器的执行使控制器确定驻车致动器马达是否达到非驻车位置。控制器构造成在驻车致动器马达达到非驻车位置之前经由一个或多个传感器获得并存储与驻车致动器马达相关的至少一个动态参数。控制器构造成当达到预定时间阈值和预定马达位置阈值中的至少一个时随时间基于至少一个动态参数确定负载系数。至少部分地基于负载系数控制车辆的操作。
控制车辆的操作可包括经由控制器确定负载系数是否低于第一校准阈值,和当负载系数低于第一校准阈值时生成诊断信号。控制车辆的操作可包括:确定负载系数是否低于第二校准阈值,第二校准阈值小于第一校准阈值;和当负载系数低于第二校准阈值时启动推进马达,以帮助驻车组件。
可经由控制器选择马达位置信号作为至少一个动态参数,负载系数是马达位置信号随时间的积分。可经由控制器选择电流信号作为至少一个动态参数,负载系数是电流信号随时间的积分和在稳态下的电流信号中的至少一个。控制器构造成(或者方法可包括)至少部分地基于负载系数和车辆的重量实时获得车辆的坡度。控制器构造成获得(或者方法可包括获得):到驻车致动器马达的输入电压信号;并将负载系数标准化为输入电压信号。
方法可包括将驻车齿轮安装在车辆的变速器输出轴上和将棘爪构件安装在致动器轴上。方法可包括将驻车爪联接至棘爪构件,驻车爪构造成与驻车齿轮选择性地接合。方法可包括当驻车致动器马达在驻车位置时使驻车爪与驻车齿轮接合,并且当驻车致动器马达在非驻车位置中时使驻车爪与驻车齿轮脱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3404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