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快速分散型黄原胶微囊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33735.9 | 申请日: | 2021-03-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1506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8 |
发明(设计)人: | 靖会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医学院 |
主分类号: | A61K9/50 | 分类号: | A61K9/50;A61K47/36;A23L29/269;A23P10/30 |
代理公司: | 西安弘理专利事务所 61214 | 代理人: | 王敏强 |
地址: | 710021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快速 分散 型黄原胶微囊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快速分散型黄原胶微囊及其制备方法,按照质量百分比由以下组分组成:黄原胶10~30%,壁材65~85%、致孔剂为5~10%,以上组分的质量百分比之和为100%。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快速分散型黄原胶微囊,其无需借助特殊设备,仅借助轻微搅拌在60秒内即可完成分散,形成均匀的胶状液。它将是一种新型增稠剂,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它必将取代现有的黄原胶。以水溶性碳水化合物或可溶性膳食纤维为壁材、水溶性无机盐或有机酸盐为致孔剂,通过喷雾干燥的方法制备黄原胶微囊,该方法可用于工业化生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食品和药品辅料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快速分散型黄原胶微囊,还涉及上述微囊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黄原胶(Xanthan gum)别名黄胶、汉生胶,是由黄单胞杆菌(Xanthomonascompestris)以碳水化合物为原料,经发酵分泌得到的一种阴离子胞外酸性多糖,其分子间是通过非共价键结合形成棒状螺旋的空间结构。黄原胶在较低浓度时即可产生高黏度的水性体系,具有高效的增稠作用,此外,黄原胶具有良好的耐温、耐盐、耐酸碱等稳定的理化性质,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纺织、化妆品、印染、石油钻井等领域。
黄原胶是一种高分子多糖,它的溶解过程经历两个阶段,首先是溶解分子渗入高聚物内部,使高聚物体积膨胀,即溶胀过程,然后才是高分子均匀分布在溶剂中,达到完全溶解。然而黄原胶在溶解过程中会有“鱼眼”现象的产生:即胶在水中,颗粒表面由于水溶胀而形成胶质层,此时分子链未形成自有运动的无规线团。胶质层的形成延缓并阻碍水分子向胶内部渗透,并且使颗粒之间发生胶结而形成块状,形成表面是呈胶状而内部缺失干芯的大团块,从而延缓了水分向颗粒内层的传递,降低了黄原胶的分散性和溶解速度,延长了溶解时间,导致黄原胶的黏度不能在短时间内完全释放,给大批量车间生产应用造成很大的困扰。
有文献报道,针对黄原胶易产生“鱼眼”、“黏度释放慢”等问题,一般采用增加黄原胶颗粒的比表面积的手段进行改善,但是由于比表面积增大后的细粉在与水接触后特别容易团聚,处于内部的黄原胶细粉仍然被表面胶质层包埋,阻止了水分子进入的通道,从而仍然会形成“鱼眼现象”,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快速分散的问题。
有研究报道,在黄原胶表面喷洒表面活性剂可提高黄原胶的分散效果,其原理是通过在黄原胶表面喷洒表面活性剂,如吐温80,可以有效的屏蔽黄原胶颗粒表面的亲水基团,从而减缓黄原胶表面的胶化现象。也有通过造粒技术制备颗粒型黄原胶提高黄原胶的分散性和溶解性。有研究者利用喷洒乙二醛可与黄原胶分子发生缩醛反应,通过化学改性的方法得到分散性与溶解性良好的黄原胶,但是,这种方法得到的黄原胶仅能应用于工业生产,不能应用于食品领域。
微囊化技术是指利用天然或合成的高分子材料作为壁材,将固体、液体或气体等芯材包埋在生物相容性或可生物降解的聚合物基质或壳体内的一类技术。在食品加工领域,微囊化技术主要用于脂肪包埋或者益生菌包埋,从而增强了食品的保健功能。目前,在食品行业中,研究和应用比较成熟的微胶囊化技术有挤压法、乳化法和喷雾干燥法,挤压法囊径较大,规模化生产难度高;常规乳化法对璧材的要求比较高,而且微囊化颗粒较大。喷雾干燥法是将芯材分散于囊壁材料的稀溶液中,再在较高温度下溶剂迅速蒸发而使壁材析出成囊。
致孔剂是形成微囊表面多孔道结构的关键材料,包括脂溶性和水溶性。一般水溶性致孔剂多为可溶于水无机盐、有机酸盐或在某种特定条件下能够分解成气体而逃逸的物质。致孔剂应当优先选择对安全性良好对人体无害的物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快速分散型黄原胶微囊,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分散速度慢,且需要特殊分散设备的问题。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是为了提供上述微囊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所采用的第一种技术方案是:一种快速分散型黄原胶微囊,按照质量百分比由以下组分组成:黄原胶10~30%,壁材65~85%、致孔剂为5~10%,以上组分的质量百分比之和为10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医学院,未经西安医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3373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视机的安装系统
- 下一篇:一种抑菌竹炭纤维被装夹晾干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