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光伏发电系统及确定系统绝缘阻抗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32010.8 | 申请日: | 2021-03-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500139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02 |
发明(设计)人: | 万松;林建飞;鞠华磊;张彦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S40/30 | 分类号: | H02S40/30;G01R2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达信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91 | 代理人: | 张翠华 |
地址: | 518043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香蜜湖街道香***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发电 系统 确定 绝缘 阻抗 方法 | ||
本申请提供一种光伏发电系统及确定系统绝缘阻抗的方法,通过在该光伏发电系统中设置至少一个变换电路和至少一个控制电路,并且每个变换电路通过一个直流电路的正极总线连接至少一个光伏组串的正极端,以及每个变换电路通过该直流电路的负极总线连接至少一个光伏组串的负极端;使得控制电路可以在其连接的变换电路进行至少两次调整的过程中,确定出用于确定光伏发电系统的第一对地阻抗的负极总线的对地电压。如此,既可以抑制至少一个光伏组串的PID效应,又可以对光伏发电系统的对地阻抗进行检测,可有效提升光伏发电系统的对地阻抗的检测准确度,且无需设置单独的绝缘阻抗检测装置,可到达节约成本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光伏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伏发电系统及确定系统绝缘阻抗的方法。
背景技术
太阳能光伏(photo voltaic,PV)发电技术是一种低碳、环保、绿色的能源技术,目前正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通常,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可以由光伏发电系统实现。光伏发电系统主要包括光伏组件和逆变器。
光伏组件普遍存在电势诱发衰减(potential induced degradation,PID)效应,使得光伏电池板出现输出功率衰减,进而使整个光伏发电系统的发电量损失。而且光伏组件的PID效应问题,使得光伏组件的玻璃层与封装金属材料之间的电位差会形成漏电流,导致负电荷向电池片的表面聚集,使得电池片的表面钝化效果变差。另外,为了保证光伏发电系统的供电连续性以及安全性,常需要对光伏发电系统进行绝缘阻抗检测。
但是,现有技术在光伏发电系统的交流电路中同时配置抗PID装置和(insulationmonitor device,IMD)装置的场景下,抗PID装置运行之后,会导致IMD装置误检测。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光伏发电系统及确定系统绝缘阻抗的方法,用以抑制光伏发电系统中的光伏组串集合的PID效应以及对光伏发电系统进行绝缘阻抗检测。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光伏发电系统。
作为一种示例,该光伏发电系统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变换电路和至少一个控制电路,每个控制电路与每个变换电路一一对应连接;其中,每个变换电路通过一个直流电路的正极总线连接至少一个光伏组串的正极端,以及每个变换电路通过直流电路的负极总线连接至少一个光伏组串的负极端;进而使得每个变换电路可以用于对至少一个光伏组串的负极端或正极端的对地电压进行至少两次调整;每个控制电路可以用于在其连接的变换电路对至少一个光伏组串的负极端或正极端的对地电压进行至少两次调整的过程中,确定负极总线的对地电压;其中,负极总线的对地电压用于确定光伏发电系统的第一对地阻抗。
应理解,在至少两次电压调整的过程中确定负极总线的对地电压,可以是每调整一次,确定一个该负极总线的对地电压的取值。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在光伏发电系统中设置至少一个变换电路和至少一个控制电路,并且每个变换电路通过一个直流电路的正极总线连接至少一个光伏组串的正极端,以及每个变换电路通过该直流电路的负极总线连接至少一个光伏组串的负极端;使得控制电路可以在其连接的变换电路进行至少两次调整的过程中,确定出用于确定光伏发电系统的第一对地阻抗的负极总线的对地电压。如此,既可以抑制至少一个光伏组串的PID效应,又可以对光伏发电系统的对地阻抗进行检测,可有效提升光伏发电系统的对地阻抗的检测准确度,且无需设置单独的绝缘阻抗检测装置,可到达节约成本的目的。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光伏发电系统还包括数据采集器,数据采集器分别与每个控制电路通信连接,进而每个变换电路连接的直流电路的负极总线的对地电压,在用于确定光伏发电系统的第一对地阻抗时有多种实现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两种方式:
方式1,每个控制电路可以将其确定的负极总线的对地电压发送给数据采集器;进而数据采集器可以根据至少一个控制电路确定的至少一个负极总线的对地电压,确定光伏发电系统的第一对地阻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3201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