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长线盘自动缠绕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0229548.3 | 申请日: | 2021-03-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1125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28 |
发明(设计)人: | 李雪梅;刘长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金信诺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H54/28 | 分类号: | B65H54/28;B65H67/04;B65H54/44;B65H54/70 |
代理公司: | 赣州捷信协利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6141 | 代理人: | 裴胜招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长线 自动 缠绕 装置 | ||
1.一种长线盘自动缠绕装置,包括:支架(7),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7)上从前向后依次设有摆动机构(1)、剪断机构(4)、缠绕机构和夹取机构(5);所述摆动机构(1)在缠绕机构工作过程中相对左右摆动,便于均匀放线;所述缠绕机构包括:线轴驱动机构(2)、引线组件(3)和可移动从动圆盘组件(6),所述线轴驱动机构(2)上的转轴(207)与摆动机构(1)的摆动方向平行;所述引线组件(3)上的圆盘(306)通过若干个第一伸缩杆(305)转动套设在线轴驱动机构(2)的转轴(207)上;所述转轴(207)上相对静止地套设有待绕线的线轴筒,且所述线轴筒位于圆盘座(307)内侧;所述可移动从动圆盘组件(6)与转轴(207)的另一端可拆卸连接,用于在线轴驱动机构(2)完成缠线动作后与转轴(207)脱开,且可移动从动圆盘组件(6)与支架(7)通过滑轨(701)前后滑动连接;所述夹取机构(5)用于将缠绕完成的线轴筒卸下;
工作时,首先取一根线轴筒相对静止地套设在转轴(207)上,然后将待缠绕的线穿过摆动机构(1),并通过引线组件(3)将线缠绕在线轴筒上,此后线轴驱动机构(2)驱动转轴(207)带动线轴筒转动,并在摆动机构(1)配合下完成缠绕;缠绕完成后,可移动从动圆盘组件(6)与转轴(207)脱开并向前移动,并通过第一伸缩杆(305)推动圆盘(306)进而将线轴筒推出转轴(207),圆盘(306)复位后,所述夹取机构(5)将缠绕完成的线轴筒卸下;
所述摆动机构(1)包括:挡线板(101)、长线盘(102)、第一电机(103)、支撑座(104)、底座(105)、摆动齿轮(106)、第二电机(107)、环形槽(108);所述摆动机构(1)上端固定有用于捋顺长线盘(102)内引线的挡线板(101),所述支撑座(104)对称固定在挡线板(101)下端的底板上,两个所述支撑座(104)分别固定在长线盘(102)的线轴筒上,并由第一电机(103)驱使长线盘(102)的转动,所述挡线板(101)的底板固定安装在环形槽(108)的上端并随环形槽(108)相对左右滑动,所述环形槽(108)与摆动齿轮(106)相啮合,所述摆动齿轮(106)由第二电机(107)往复驱动,使摆动机构(1)沿环形槽(108)下端轨道往复摆动,使引线缠绕的更为均匀,所述环形槽(108)下端固定安装有底座(105);
所述线轴驱动机构(2)还包括:伸缩气缸(201)、连杆(202)、连接架(203)、棘轮(204)、止动环(205)、第一气缸(206),所述连接架(203)、止动环(205)、棘轮(204)和连杆(202)依次套设在转轴(207)上,且止动环(205)、棘轮(204)与转轴(207)固定连接;所述连杆(202)由伸缩气缸(201)提供动力,所述连杆(202)在转动时带动设置在侧边上的棘爪(20201)沿棘轮(204)做单向间歇运动,从而带动棘轮(204)转动;所述第一气缸(206)固定安装在连接架(203)的下端,且活塞杆活动穿过连接架(203)与止动环(205)间歇接触,用于间歇止动转轴(207)反向转动;
所述止动环(205)与第一气缸(206)活塞杆接触的外表面上均匀设有若干个止动槽;
所述引线组件(3)还包括:挤压杆(301)、导向杆(302)、第三电机(303)、齿轮(304)、微动开关(308),所述挤压杆(301)沿圆盘(306)内两侧凹槽滑动连接,所述凹槽均设为270度,所述挤压杆(301)侧面设有伸缩柱,所述伸缩柱端部设有导向杆(302),所述挤压杆(301)一侧设有齿轮(304),并由第三电机(303)驱动,从而带动导向杆(302)转动,所述微动开关(308)包括:停止开关(30801)和反转开关(30802),通过第三电机(303)来带动挤压杆(301)沿圆盘(306)顺时针转动,使挤压杆(301)触碰反转开关(30802),进而使得第三电机(303)带动挤压杆(301)逆时针转动,最终触碰到圆盘(306)上端停止开关(30801)停止,从而实现了导向杆(302)对引线的初步缠绕;
所述挤压杆(301)为多层伸缩结构,用于控制转轴(207)与导向杆(302)的距离,使缠绕厚度统一,且挤压杆(301)一端通过两侧的顶柱(30101)与圆盘(306)内的凹槽滑动连接,便于沿圆盘(306)更为平稳地滑动;
所述剪断机构(4)包括:第四电机(401)、半齿轴(402)、弧形齿(403)、上刀头(404)、下刀头(405)、连接板(406)、联动板(407)、支撑板(408);所述剪断机构(4)由支撑板(408)包裹,所述半齿轴(402)设置在支撑板(408)上,并由第四电机(401)驱动,所述弧形齿(403)上端与半齿轴(402)转动连接,用于带动弧形齿(403)左右摆动,且弧形齿(403)后端转动安装在联动板(407)上,所述弧形齿(403)通过转轴转动安装在联动板(407)后端,所述上刀头(404)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联动板(407)前端所述上刀头(404)右端卡接在弧形齿(403)上,所述下刀头(405)下端通过螺栓固定在连接板(406)上;
所述夹取机构(5)包括:第二气缸(501)、带齿杆件(502)、同步齿轮组(503)、齿条套筒组件(504)、机械爪(505),所述第二气缸(501)前端安装有带齿杆件(502),所述带齿杆件(502)中间带齿部分与同步齿轮组(503)一端的齿轮啮合,从而带动同步齿轮组(503)另一端同步转动,所述同步齿轮组(503)另一端齿轮与齿条套筒组件(504)中的齿条导杆啮合,所述同步齿轮组(503)通过支撑架与支架(7)固定连接;所述齿条套筒组件(504)中的套筒与支架(7)固定连接;所述机械爪(505)固定安装在齿条套筒组件(504)中的齿条导杆前端,通过第三气缸(50501)实现机械爪的夹紧和张开;
所述可移动从动圆盘组件(6)包括:滑座(601)、连接座(602)、第二伸缩杆(603)、第三伸缩杆(604);所述滑座(601)通过第二伸缩杆(603)沿连接座(602)向内收缩,使滑座(601)上的固定盘转动套设在转轴(207)上,所述连接座(602)下端沿支架(7)底面上设置的滑轨(701)滑动连接,并通过设置在连接座(602)后端和支架(7)之间的第三伸缩杆(604)进行驱动;
所述滑座(601)上的固定盘内侧对应圆盘(306)设有凹槽,且挤压杆(301)另一端设有辅助导杆,所述滑座(601)通过第二伸缩杆(603)沿连接座(602)向内收缩到位后,所述滑座(601)上的固定盘的内侧凹槽和辅助导杆配合滑动连接;
当该装置开始初步绕线时,首先第三电机(303)来带动挤压杆(301)上的顶柱(30101)沿圆盘(306)顺时针转动,使顶柱(30101)触碰反转开关(30802),进而使得第三电机(303)带动挤压杆(301)逆时针转动,最终顶柱(30101)触碰到圆盘(306)上端停止开关(30801)停止,从而实现了导向杆(302)对引线的初步缠绕;
当该装置开始缠线时,第一电机(103)和伸缩气缸(201)同时启动,第一电机(103)带动长线盘(102)转动,从而逐渐放引线,第二电机(107)带动摆动齿轮(106)转动,摆动齿轮(106)转动带动环形槽(108),从而带动支撑座(104)上端的长线盘沿环形槽(108)下端轨道左右摆动,使得引线均匀的缠绕在线轴上面;与此同时,伸缩气缸(201)带动连杆(202)转动,连杆(202)带动棘爪(20201)沿棘轮(204)做单向间歇运动,并配合第一气缸(206)推动柱销停止后插入止动环(205)锥形槽内,完成了转轴(207)单向转动,从而防止转轴(207)逆向转动;
当该装置停止绕线时,第四电机(401)转动带动半齿轴(402)转动,由于半齿轴(402)仅有一半轴上设有齿槽,使得半齿轴(402)做单向间歇性转动,半齿轴(402)带动弧形齿(403)沿转动轴转动,使得卡接在弧形齿(403)一侧的上刀头(404)通过联动板(407)向下转动,配合固定在连接板(406)的下刀头(405),从而完成切割引线的过程;
当该装置需要将缠好的线轴筒拔出来时,第二伸缩杆(603)带动滑座(601)朝远离支架(7)方向伸长,第三伸缩杆(604)带动连接座(602)朝远离线轴筒方向伸长,从而使得可移动从动圆盘组件(6)不再套设在转轴(207)上,并沿滑轨(701)向前滑动;与此同时,通过八个第一伸缩杆(305)向外推动圆盘(306),使得缠好的引线更易被机械爪(505)抓出线轴筒,接着启动第二气缸(501),第二气缸(501)提供向下推进动力,带动带齿杆件(502)向下转动,带齿杆件(502)转动通过同步齿轮组(503)的同步转动,带动齿条套筒组件(504)中间带齿部分转动,使得齿条套筒组件(504)朝滑座(601)的方向移动,这样就通过机械爪(505)反复拔取,最终将套在转轴(207)上的线轴筒拔下来,完成了自动拆卸工作,节约劳动力,可移动从动圆盘组件(6)复位即可继续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金信诺电子有限公司,未经东莞金信诺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29548.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