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考虑时变漂角与姿态调节的无人艇群编队协同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229544.5 | 申请日: | 2021-03-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4746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25 |
发明(设计)人: | 谢远龙;王书亭;蒋立泉;熊体凡;吴昊;李鹏程;孟杰;孙浩东;吴天豪;付清晨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省智能机器人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5D1/02 | 分类号: | G05D1/02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罗晓林;唐琴 |
地址: | 523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考虑 时变漂角 姿态 调节 无人 编队 协同 控制 方法 | ||
1.考虑时变漂角与姿态调节的无人艇群编队协同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建立统一的无人艇群编队的图论表示方法;
步骤2:建立统一的无人艇三自由度动力学模型和运动学模型;
步骤3:根据已经规划的无人艇群编队路径信息,构建无人艇的控制目标,包括无人艇的航向角、位姿、速度;
步骤4:根据已建立的动力学模型和运动学模型,构建模型不确定性和外界扰动估计的扩张观测器;
步骤5:根据已经建立的扩张观测器和控制目标,建立无人艇群编队协同自抗扰控制律;
所述步骤1中的图论表示方法为:
无人艇群构建成为一个邻接图,采用图P表示,该邻接图为一个无向图,图P使用点线进行表示,即P:={V,E},其中V为顶点集合即为单艇个数,表示为V={1,...,N},N为顶点个数,E为邻接图中边的集合,表示为E={(i,j)|||qi-qj||≤κ;i,j∈Vi≠j},qi,qj为顶点位置坐标,κ为相邻两个无人艇间的最大距离偏差,无人艇i的相邻艇定义为Nij(P):={j|(i,j)∈E};
所述步骤2中的无人艇三自由度动力学模型和运动学模型具体为:
运动学模型:
动力学模型为:
式中pi=[xi,yi]T为第i个无人艇质心在全局坐标系下的坐标,为pi关于时间的导数,θi为方向角,为θi关于时间的导数,ui,vi,ri分别代表无人艇纵荡速度、横荡速度、偏航角速度,为ui,vi,ri关于时间的导数,Ri(θi)为中间变量,表示旋转矩阵,Iiu,Iiv,Iir为三个方向的惯量,fiu,fir为控制量输入,diwu,diwv,diwr表示外界因素引起的扰动和模型的不确定性分量,giu(ui,vi,ri),giv(ui,vi,ri),gir(ui,vi,ri)表示非线性的阻尼矩阵,外界因素包括风、水浪;
所述步骤3中控制目标具体表达为:
基于一个包含m个跟随者和N-m个虚拟领航者的无人艇的编队,跟随者编号为1~m,虚拟领航者编号为1~N-m,虚拟领航者沿着规划的参数路径运行,路径信息定义为为轨迹规划的参量,为轨迹规划的参量表示的无人艇k坐标,分别为无人艇k的x,y坐标,其中k=1,…,N-m为虚拟领航者标号,为获取路径的详细信息及变化规律,定义路径的偏导数为并设定与有界,选取全局的领航者速度更新为:
为虚拟领航者的速度标量,vg为跟踪所需参考速度;
利用漂角对无人艇的期望航向进行实时修正,漂角定义如下:
βi=arctan(vi/ui),
βi表示为第i个无人艇的漂角,定义ξd为期望航向角,由于漂角的存在,重新定义期望航向为
ξdai=ξdi-βi
ξdi为第i个无人艇期望航向角,ξdai为采用漂角进行修正后第i个无人艇的期望航向角,为了使得无人艇编队实现路径跟踪,速度跟踪,姿态跟踪,时变漂角调整的目的,定义了如下控制目标:
定义第i个无人艇与领航者的路径跟踪目标如下:
式中为领航者k的权值,并有为辅助调整增广矩阵,为辅助变量,μ1为常量,表示容许的跟随误差值;
虚拟领航者k速度跟随误差定义如下:
式中为虚拟领航者k的速度标量,μ2为虚拟领航者的速度容许误差;
姿态误差定义如下:
式中为理论偏转,表示与领航者之间姿态偏差导数,μ3为姿态误差容许值;
为实现无人艇群利用漂角补偿对航向角进行自适应修正,无人艇群航向角容许误差定义如下:
式中ξi为无人艇i的期望航向角,为无人艇i的漂角关于时间的导数,μ4为漂角误差容许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省智能机器人研究院,未经广东省智能机器人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29544.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