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磁屏蔽织物、制造方法及应用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2110227612.4 申请日: 2021-03-01
公开(公告)号: CN113005603A 公开(公告)日: 2021-06-22
发明(设计)人: 李永贵;倪海燕 申请(专利权)人: 闽江学院
主分类号: D03D15/533 分类号: D03D15/533;D03D15/47;D03D15/283;D03D15/25;D03D13/00;D02G3/44;D02G3/12;D02G3/04
代理公司: 北京超凡宏宇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3 代理人: 张金铭
地址: 350108 福建省*** 国省代码: 福建;35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电磁 屏蔽 织物 制造 方法 应用
【说明书】:

发明公开了一种电磁屏蔽织物、制造方法及应用,将所述芳纶纤维和不锈钢金属纤维按照一定比例排列织制电磁屏蔽机织面料,既保持芳纶织物的传统风格的前提下,又赋予面料电磁屏蔽功能的同时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本发明得到的电磁屏蔽织物,在30MHz至1500MHz的频率范围内,屏蔽效能均在30dB以上,具有良好的电磁屏蔽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纺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磁屏蔽织物、制造方法及应用。

背景技术

电场和磁场的交互变化会产生电磁波,电磁波向空中发射或泄漏的现象叫电磁辐射,过量的电磁辐射就造成了电磁污染。电磁波辐射是继水源、大气、噪声之后的第四大全球性公害,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隐形“杀手”。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女性和儿童尤其容易受到伤害,可能致使女性畸胎,严重使后代低智、弱智。电磁辐射可能导致免疫功能低下,婴儿出生后体质弱,抵抗力差。儿童生理机能不健全,对电磁辐射较成人更敏感,随着科技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遭受的电磁辐射越来越多,因此需要一种抗电磁辐射的有效手段。紫外线也是电磁波的一种,氟利昂对臭氧层的持续破坏,射入地球紫外线的强度越来越大,因此需要一种抗电磁功能面料。

目前电磁屏蔽织物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镀层产品,这种织物手感柔软,屏蔽效果较好,但由于镀层多为金属铜、镍、镍磷合金等,镀层与纺织品结合牢度差,不耐水洗,在水洗过程中这些中金属进入污水管网,对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另外一种是金属丝与纺织纤维混纺织物。目前市面上的混纺织物中用的金属大多是金或者银,成本较高,织物的手感较硬,比较厚重,织造困难,服用性能较差,在洗涤过程中金属丝容易断裂,造成屏蔽效果不佳,另外金属丝与纺织纤维的物理性能相差较大,还有尖端放电和刺人的现象。

鉴于此,特提出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磁屏蔽织物,该电磁屏蔽织物是由经纱和纬纱构成的织物,经纱和纬纱均为芳纶不锈钢混纺纱,不锈钢纤维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耐高温、可纺性及经济性,得到的织物柔顺轻薄,使用过程中金属丝不易断裂,弥补了贵金属纤维的不足。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了所述电磁屏蔽织物的制造方法,该方法以不锈钢纤维与芳纶为原料,经紧密纺设备混纺成芳纶不锈钢混纺纱,而后依次经过整经、浆纱、穿筘和织造,成功地将芳纶和不锈钢混纺纱织造成电磁屏蔽织物,在保证屏蔽效果的前提下,显著降低了纺织成本,为电磁屏蔽织物的推广奠定了基础。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磁屏蔽织物,该电磁屏蔽织物包括经纱和纬纱,所述经纱密度为200~400根/10cm,所述纬纱密度为160~320根/10cm,且所述经纱密度大于所述纬纱密度;所述经纱和所述纬纱均为芳纶与不锈钢纤维混纺制备的纱线,本申请中,芳纶具有提高织物强度和阻燃性的作用。

上述的芳纶与不锈钢纤维的混纺质量比包括60%~80%:20%~40%,所述纱线的线密度包括20~100tex,芳纶含量过高会导致纱线的电磁屏蔽性能不佳,含量过低会导致纱线柔韧性差、织造困难。

所述的芳纶与不锈钢纤维的混纺质量比为63:37,所述纱线的线密度为97.2tex。

上述电磁屏蔽织物的组织结构包括平纹,1/2斜纹,或,5/3经面缎纹,其中平纹是指由经纱和纬纱一上一下相间交织而成的组织,因平纹组织的经纬纱线每隔一根就交错一次,因此相同根数的经纬纱排列面内,交织次数最多,纱线屈曲最多,浮长线最短。由于经纬纱交织次数多,纱线不易靠得太紧密,因而织物的密度一般不会过大。在将芳纶与不锈钢纤维形成平纹组织时,使织物坚牢、耐磨、硬挺、平整,但弹性较小,光泽弱。

上述的1/2斜纹是指经组织点或纬组织点连续成斜线的组织称为斜纹组织,斜纹织物与平纹织物相比,在组织循环内交织点较少,有浮长线,织物的可密性大,且其正反面外观不同,如正面为↗,则反面为↖。在将芳纶与不锈钢纤维形成1/2斜纹组织时,织物柔软,光泽较好,坚牢度不如平纹。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闽江学院,未经闽江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2761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