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液体金属的极化、频率可重构天线有效
申请号: | 202110227145.5 | 申请日: | 2021-03-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6827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01 |
发明(设计)人: | 童美松;周怡;赵哿 | 申请(专利权)人: | 同济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Q1/36 | 分类号: | H01Q1/36;H01Q25/04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律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1290 | 代理人: | 叶凤 |
地址: | 20009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液体 金属 极化 频率 可重构 天线 | ||
本申请一种基于液体金属的极化、频率可重构天线,该发明由基板、金属贴片、3D打印轨道、同轴探针、管道和液体金属镓铟合金组成。FR4基板的上表面为中心有十字隙缝的圆型金属贴片,3D打印轨道附着于贴片上方,通过管道将液体金属注入轨道实现隙缝的长度变化,从而调节天线的极化与工作频率。实现了左旋极化、右旋极化和两个正交的线极化之间的极化重构。在圆极化模式下天线工作于1.86GHz‑1.92GHz,增益可达到3.5dBi。在线极化模式下,能够实现从1.82GHz到2GHz连续的频率可调,增益可达到3.8dBi。利用液体金属的流动特性,该天线在极化上高度可调,同时在线极化模式下实现了频率的连续可调,相比传统材料的可重构天线进一步提高了可重构性。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可重构天线领域,特别是基于液体金属的可重构天线。
背景技术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天线的运用场景多且复杂。传统天线由于固定的结构和材料,往往只能工作于一种场景下,可适应性不强。近年来,出现了越来越多可重构天线的设计。可重构天线突破了传统天线运用场景的局限性,单个天线结构就能够实现不同的工作频率、极化模式和辐射方向,能够根据不同的需求呈现不同的性质。
可重构天线常运用二极管、射频微机电系统等器件实现天线性能的可重构,然而此类器件往往只有有限的状态且位置固定,限制了天线可重构过程的灵活性。
发明内容
本申请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液体金属的极化、频率可重构天线。利用液体金属镓铟合金的流动特性,使得天线可重构的状态更加灵活。
基础技术方案:
本申请不仅可以工作在左旋极化、右旋极化、两种线极化四个不同的极化状态。还在线极化模式下实现了工作频率的连续可调。本申请涉及可重构天线的设计、基于液体金属的可重构方法设计以及天线的结构优化。
实施例1技术方案
介基板1的厚度为3.5mm,宽度、长度为65mm的FR4材料,其在1GHz下的介电常数为εr=2.8,正切损耗为tanδ=0.021。金属贴片2半径18.5mm,其正中心为宽度为2mm,长度为21mm的两个矩形垂直构成的十字隙缝,贴片材料为铜,导电率为σ=5.8×107S/m。3D打印轨道3为Formlabs Clear SLA resin光敏树脂材料,其1MHz下介电常数为εr=3.9,正切损耗为tanδ=0.03。其由两个长度44mm,宽度4mm,高度1.3mm的长方体正交组成。其四条分枝下部分别有4个轨道,轨道宽度为2.5mm,长度为9.7mm,高度为0.3mm,用以承载液体金属。该3D打印轨道用光明胶附着于圆形贴片2之上,十字轨道与十字隙缝对齐。液体金属6的长度为1.5mm,宽度为2.5mm,高度为0.3mm,材料为镓铟合金,其导电率为σ=3.5×106S/m。
实施例3技术方案
介基板1的厚度为3.5mm,宽度、长度为65mm的FR4材料,其在1GHz下的介电常数为εr=2.8,正切损耗为tanδ=0.021。金属贴片2半径18.5mm,其正中心为宽度为2mm,长度为21mm的两个矩形垂直构成的十字隙缝,贴片材料为铜,导电率为σ=5.8×107S/m。3D打印轨道3为Formlabs Clear SLA resin光敏树脂材料,其1MHz下介电常数为εr=3.9,正切损耗为tanδ=0.03。其由两个长度44mm,宽度4mm,高度1.3mm的长方体正交组成。其四条分枝下部分别有4个轨道,轨道宽度为2.5mm,长度为9.7mm,高度为0.3mm,用以承载液体金属。该3D打印轨道用光明胶附着于圆形贴片2之上,十字轨道与十字隙缝对齐。液体金属6宽度为2.5mm,高度为0.3mm,材料为镓铟合金,其导电率为σ=3.5×106S/m。其中较长者的长度为9.7mm。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同济大学,未经同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2714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