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触控面板、显示装置及触控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26733.7 | 申请日: | 2021-03-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99567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02 |
发明(设计)人: | 朱剑磊;江泽宁;李成远;李建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柔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41 | 分类号: | G06F3/041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宏宇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3 | 代理人: | 梁韬 |
地址: | 518100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面板 显示装置 方法 | ||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触控面板、显示装置及触控方法,其中触控面板包括:第一触控层、第二触控层和设于第一触控层及第二触控层之间的绝缘层;所述第一触控层包括多个第一导电图案和分别与所述多个第一导电图案连接的多个电信号线;所述第二触控层包括多个第二导电图案,各个所述第二导电图案覆盖对应的电信号线。通过所提供的触控方案,避免电信号线产生的检测盲区,提高触控检测的准确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触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触控面板、显示装置及触控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触控技术地不断发展,触控屏已经广泛应用于移动通信类产品中。随着触控屏不断发展,触控屏已进入柔性屏的应用阶段,由于柔性屏对于弯折性要求越来越高,柔性触控层要求越来越薄。常规互容触控在超薄柔性触控上存在驱动负载过大,以及手指识别异常等问题。因此基于自容触控技术的触控成为一种趋势。自容触控通常被用在集成式液晶显示器LCD内嵌式(IN–CELL)产品中。当前随着柔性技术的发展,纳米银(Silver NanoWire,SNW)薄膜技术由于具有良好的弯折性能和光学效果,在柔性触控技术上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由于纳米银薄膜工艺限制,目前只能实现单层纳米银工艺,在使用纳米银做自容触控方案时,由于连接各电极的引线均从一侧引出触控屏,在引出的位置引线排布的较为密集,导致出线端盲区宽度很大,导致柔性屏的触控准确度不足。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触控面板、显示装置及触控方法。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触控面板,包括:
第一触控层、第二触控层和设于第一触控层及第二触控层之间的绝缘层;
所述第一触控层包括多个第一导电图案和分别与所述多个第一导电图案连接的多个电信号线;
所述第二触控层包括多个第二导电图案,各个所述第二导电图案覆盖对应的电信号线。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显示装置,包括前述的触控面板。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触控方法,包括:
在所述触控面板被触控时,根据施加于所述多个第二导电图案的第一触控信号识别一维触控坐标,根据施加于所述多个第一导电图案的第二触控信号识别二维触控坐标;
根据所述一维触控坐标与所述二维触控坐标计算修正触控坐标。
上述本申请提供的触控面板、显示装置及触控方法,第二导电图案覆盖在对应的电信号线上,在触控面板被触控时,第二导电图案可以隔绝触控操作对电信号线所在区域进行触控,根据施加于第二导电图案的触控信号及施加于第一导电图案的触控信息确定触控坐标,避免电信号线产生的检测盲区,提高触控检测的准确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定。在各个附图中,类似的构成部分采用类似的编号。
图1示出了现有技术中自容触控屏的一示例图;
图2示出了现有技术中自容触控屏的另一示例图;
图3示出了现有技术中自容触控屏的一截面示例图;
图4示出了现有技术中自容触控屏的一触控效果示例图;
图5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触控面板的第一触控层的一示例图;
图6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触控面板的第二触控层的一示例图;
图7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触控面板的一示例图;
图8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触控面板的一触控状态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柔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柔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2673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