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动静中转信号连接支撑装置及数码信号动静中转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0226091.0 | 申请日: | 2021-03-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1369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03 |
发明(设计)人: | 安旭;杨宇强;郁君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斯莱克智能模具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35/00 | 分类号: | H01R35/00;H01R13/514;H01R13/46;H01R24/00;H02G3/02 |
代理公司: | 南京利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256 | 代理人: | 赵世发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动静 中转 信号 连接 支撑 装置 数码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动静中转信号连接支撑装置及数码信号动静中转装置。所述动静中转信号连接支撑装置包括连接支撑装置主体,所述连接支撑装置主体具有多个用于固定第一信号接头的第一固定结构、多个用于固定第二信号接头的第二固定结构、用于收容连接线的走线空间以及多个与所述走线空间连通的出线通道,每一所述第一固定结构与至少一所述第二固定结构相对应,且与所述第一信号接头和第二信号接头连接的连接线还能够经所述出线通道导出。本发明提供的数码信号动静中转装置,动静中转信号连接支撑装置将信号接头的安装区均布在圆周方向上,能够很好的适应旋转机械的不同运动工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支撑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动静中转信号连接支撑装置及数码信号动静中转装置,属于机械旋转运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旋转运动机构中,往往要求能够控制运动机构上各组件的精确信息状态,需要配合相应的感应装置,同时运动中的感应装置产生的信号需要通过一套线路经运动机构导出到一个信号终端进行信号分析和处理。此时存在从运动的机构中将信号导出到一静态的端口处。
在传统旋转运动机构中,该动静信号是通过线路端子连接,检修线路或更换线路时很繁琐,费时费力。由于安装空间有限,在旋转径向方向上难以进行操作。
若所要导出的信号是单一信号,线路简单,传统的线路端子连接能够胜任;但如果需要导出的信号多且杂,同时还伴有强电时,传统的线路端子就会很繁琐,维修和更换费时费力,线路过多,空间有限时,将会导致信号相互间存在干扰;柔性的线路在运动的机构上往往会受到一定的冲击,传统的端子连接将影响线路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动静中转信号连接支撑装置和数码信号动静中转装置,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
为实现前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包括: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动静中转信号连接支撑装置,其包括连接支撑装置主体,所述连接支撑装置主体具有多个用于固定第一信号接头的第一固定结构、多个用于固定第二信号接头的第二固定结构、用于收容连接线的走线空间以及多个与所述走线空间连通的出线通道,每一所述第一固定结构与至少一所述第二固定结构相对应,且与所述第一信号接头和第二信号接头连接的连接线还能够经所述出线通道导出。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支撑装置主体为环形结构,所述连接支撑装置主体具有背对设置的内环面和外环面以及位于所述连接支撑装置主体顶端部的第一端面,所述多个第一固定结构和多个第二固定结构设置在所述连接支撑装置主体的顶端部,且所述多个第一固定结构和多个第二固定结构环绕所述连接支撑装置主体的旋转中心设置在连接支撑装置主体上。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固定结构和所述第二固定结构均包括设置在所述连接支撑装置主体上的固定槽。
进一步的,所述走线空间为沿所述连接支撑装置主体的周向连续设置在所述连接支撑装置主体内部的槽或孔道,所述出线通道沿所述连接支撑装置主体的径向方向贯穿所述连接支撑装置主体,所述出线通道与所述走线空间交叉连通,且所述出线通道的两端在分别在所述连接支撑装置主体的内环面、外环面上形成与外界连通的第一出线口、第二出线口。
进一步的,所述出线通道对应设置在相邻两个第一固定结构或第二固定结构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支撑装置主体包括相互匹配的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所述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均为环形结构,所述第二支撑件同轴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件上;其中,所述第一固定结构、走线空间和出线通道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件上;所述第二固定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件上。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支撑件上具有沿其周向依次间隔设置的多个出线区和多个第一安装区,所述出线通道设置在所述出线区,所述第一固定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区,所述第一固定结构包括沿所述第一支撑件的轴向方向延伸形成的第一固定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斯莱克智能模具制造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斯莱克智能模具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2609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