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航空发动机非接触荧光渗透检测系统性能测试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24124.8 | 申请日: | 2021-03-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99406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02 |
发明(设计)人: | 朱倩;宋艳艳;李佳;晏海龙;张玉祥;张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发商用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1/91 | 分类号: | G01N21/91 |
代理公司: | 中国贸促会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1038 | 代理人: | 张文超 |
地址: | 200241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航空发动机 接触 荧光 渗透 检测 系统 性能 测试 装置 | ||
本公开涉及一种航空发动机非接触荧光渗透检测系统性能测试装置,包括:壳体(1),具有内腔,被配置为模拟航空发动机的内腔,壳体(1)的壁上设有通孔(11),被配置为形成通过导管(2)导入渗透液和内窥镜检测的通道;和测试件(7),设在壳体(1)内,测试件(7)的表面上预制有缺陷,且测试件(7)被配置为接收导入的渗透液以通过内窥镜对缺陷进行荧光检测,以测试非接触荧光渗透检测系统的性能。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航空发动机无损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航空发动机非接触荧光渗透检测系统性能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航空发动机在研制和使用过程中,在装配状态下需要进行大量的内窥镜检测工作,以确保发动机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内窥镜检测的主要位置有增压级、高压压气机、燃烧室、高压涡轮及低压涡轮等部位,在这些部位如果发现有疑似裂纹,需要借助其他无损检测手段以更高检测灵敏度进一步确认缺陷性质。
然而,常规的无损检测手段受制于发动机的装配状态及通孔探通孔的局限性,目视常不可达,操作区域较小,目前一般通过内窥镜插入管,将荧光检测材料导入到孔探发现的疑似缺陷位置进行检测,实现对孔探疑似裂纹的进一步确认,最大限度的减少发动机的分解,节约试验周期和成本。
但是,原位非接触荧光检测的可行性、检测灵敏度、重复性等系统性能目前暂无有效的测试装置进行评价。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航空发动机非接触荧光渗透检测系统性能测试装置,能够验证航空发动机非接触荧光渗透检测系统的检测性能。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航空发动机非接触荧光渗透检测系统性能测试装置,
壳体,具有内腔,被配置为模拟航空发动机的内腔,壳体的壁上设有通孔,被配置为形成通过导管导入渗透液和内窥镜检测的通道;和
测试件,设在壳体内,测试件的表面上预制有缺陷,且测试件被配置为接收导入的渗透液以通过内窥镜对缺陷进行荧光检测,以测试荧光渗透检测系统的性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上设有多个通孔,多个通孔设在壳体不同的壁上,测试件可转动地设置,以便使测试件的测试面与不同的通孔相对,从而验证荧光渗透检测系统从不同方向施加渗透液时的性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呈长方体结构,壳体的顶壁、底壁和相对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上均设有通孔,测试件安装于第三侧壁上,且转动轴垂直于第三侧壁,测试件可整周转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通孔对应设置封闭盖,封闭盖可开合地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夹具、转轮和角度尺,夹具被配置为夹持测试件且可转动地安装于壳体,夹具远离测试件的一端与位于壳体外的转轮连接,转轮上固定指针,被配置为在角度尺上显示测试件的转动角度,从而验证所述非接触荧光渗透检测系统在被检测表面角度不同时的性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的顶壁和底壁的至少一个上设有通孔,性能测试装置还包括升降机构,被配置为调整测试件与通孔之间的距离,以验证非接触荧光渗透检测系统在不同检测距离下的性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夹具,测试件通过夹具可转动地设在壳体上,升降机构包括:
底座;
套筒,套筒的第一端固定于底座;
调节杆,调节杆的第一端插入套筒的第二端内,且在套筒内可移动地设置;和
连接套,设在调节杆的第二端且套设于夹具,连接套相对于夹具可转动地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缺陷包括多个裂纹,测试件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一部分上设有多个裂纹,以验证非接触荧光渗透检测系统对缺陷检测的灵敏度,第二部分朝向通孔的面采用磨砂面,以验证非接触荧光渗透检测系统对导入的渗透液的去除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发商用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国航发商用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2412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