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内置自润滑结构的金属循环器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23677.1 | 申请日: | 2021-03-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4419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1 |
发明(设计)人: | 王勤;戴卫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台超德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N37/00 | 分类号: | F16N37/00;F16C37/00 |
代理公司: | 南京普睿益思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475 | 代理人: | 曹花 |
地址: | 224200 江苏省盐城市东***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内置 润滑 结构 金属 循环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内置自润滑结构的金属循环器,涉及新型金属循环器技术领域。包括直线导轨主体,直线导轨主体的顶端均滑动连接有循环器滑块主体,直线导轨主体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受力循环自动注射润滑结构。本发明通过受力循环自动注射润滑结构的设计,使得装置便于进行自动化定时储蓄注油,在使用过程中通过循环器滑块主体的推导带动,配合结构的设计使得整体完成对直线导轨主体及循环器滑块主体的自动润滑,大大提高了装置整体的使用便捷性,且通过辅助冷却润滑结构的设计,使得装置便于完成对喷油润滑处的油进行冷却覆盖,使得喷油润滑处在被润滑的同时获得冷却效果,大大提高了装置的应用稳定性和应用的温度维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型金属循环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内置自润滑结构的金属循环器。
背景技术
金属循环器时一种短距离的滚珠直线导轨,用于高精或高速直线往复运动场合,且可以承担一定的扭矩,可在高负载的情况下实现高精度的直线运动,在维持稳定运动的过程中往往需要对金属循环器进行注油润滑,但是,现有的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往往受到润滑难度的限制,导致不便于进行自动化的润滑,且缺乏对应的冷却处理,导致润滑油在金属循环器的持续运行下产生高温,容易对金属循环器造成伤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置自润滑结构的金属循环器,以解决了现有的问题: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往往受到润滑难度的限制,导致不便于进行自动化的润滑。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内置自润滑结构的金属循环器,包括直线导轨主体,所述直线导轨主体的顶端均滑动连接有循环器滑块主体,所述直线导轨主体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受力循环自动注射润滑结构,所述直线导轨主体一端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辅助冷却润滑结构;
所述受力循环自动注射润滑结构包括内装搭载块、时间控制器、第一电机、行程导向柱、主动螺杆、同步动导块、同步挤压板杆、主蓄油管和定装基板,所述内装搭载块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时间控制器,所述内装搭载块的内侧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主动螺杆,所述内装搭载块的另一侧焊接有行程导向柱,所述主动螺杆的一端与行程导向柱的内侧转动连接,所述主动螺杆的外侧通过螺纹连接有同步动导块,所述同步动导块与行程导向柱滑动连接,所述同步动导块的两侧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有同步挤压板杆,所述定装基板的内侧固定连接有主蓄油管,所述同步挤压板杆与主蓄油管的内侧滑动连接,所述时间控制器与第一电机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受力循环自动注射润滑结构还包括集中分流柱、引导注油管、自润滑注液结构、行程引导柱、配合内滑柱和受力挤压推板,所述主蓄油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集中分流柱,所述集中分流柱的两侧均焊接有多个引导注油管,所述引导注油管的一端连接有自润滑注液结构,所述集中分流柱的一端焊接有行程引导柱,所述行程引导柱的一端滑动连接有配合内滑柱,所述配合内滑柱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受力挤压推板。
优选的,所述自润滑注液结构包括推导挤压杆、预储备注油管、分隔限位止板、第一推动板、复位推导弹簧、延伸推杆、活塞挤压板、引出油管和外导油管,所述预储备注油管的内侧焊接有分隔限位止板,所述预储备注油管的一端滑动连接有推导挤压杆,所述推导挤压杆的一端焊接有第一推动板,所述第一推动板的一端焊接有延伸推杆,所述延伸推杆的一端焊接有活塞挤压板,所述第一推动板与分隔限位止板之间固定有复位推导弹簧,所述第一推动板和活塞挤压板均与预储备注油管的内侧滑动连接,所述预储备注油管的另一端焊接有引出油管,所述引出油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外导油管,所述外导油管的一端焊接有雾化喷嘴。
优选的,所述辅助冷却润滑结构包括风力搭载架、蓄水箱、半导体制冷板、接触制冷块、第一循环冷却管和第二循环冷却管,所述风力搭载架的一侧焊接有蓄水箱,所述蓄水箱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半导体制冷板,所述蓄水箱的内侧固定连接有接触制冷块,所述接触制冷块的一侧与半导体制冷板贴合,所述蓄水箱的顶端通过微型水泵连接有第一循环冷却管,所述蓄水箱的底端通过微型水泵连接有第二循环冷却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台超德机械有限公司,未经东台超德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2367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病理图像中细胞计数模型训练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一种进胶结构及包含其的模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