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木质生物炭电子传递强化微生物还原六价铬的处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218789.8 | 申请日: | 2021-0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4923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9 |
发明(设计)人: | 杨志辉;西娅·辛;郑楚菁;石岩;杨卫春;廖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3/34 | 分类号: | C02F3/34;C12N1/20;C01B32/05;C12R1/01;C02F1/28;C02F101/22 |
代理公司: | 长沙知行亦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40 | 代理人: | 严理佳 |
地址: | 410083***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木质 生物 电子 传递 强化 微生物 还原 六价铬 处理 方法 | ||
1.一种木质生物炭电子传递强化微生物还原六价铬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混合,将具有电子传递能力的木质生物炭以及具有还原六价铬能力的微生物,与含有六价铬的待处理水进行混和,得到混合处理液;
对所述混合处理液进行培养处理后,得到对六价铬还原后的水体;
其中,所述具有还原六价铬能力的微生物为Leucobacter chromiireducens LYC-2;所述微生物经鉴定为白色杆菌(Leucobacter chromiireducens)LYC-2,所述微生物的拉丁文分类命名为:Leucobacter chromiireducens,所述微生物的菌株已保存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CGMCC),地址:中国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所述微生物的保藏日期为2018年11月26日,所述微生物的保藏编号为:CGMCC NO.1682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木质生物炭电子传递强化微生物还原六价铬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步骤包括:将所述含有六价铬的待处理水、所述具有电子传递能力的木质生物炭、以及LB液体培养基进行混合,形成待处理体系,然后在所述待处理体系中加入所述微生物;
其中,所述LB液体培养基中各成分的质量体积比包括:蛋白胨1~5%,酵母浸粉0.1~5%,NaCl 0.1~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木质生物炭电子传递强化微生物还原六价铬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步骤:在所述微生物在被加入至所述待处理体系之前,将所述微生物接种于另一所述LB液体培养基中,使所述微生物的溶液经活化和扩大培养至600nm处吸光度为0.9~1.1后,将所述微生物溶液按1~10%的体积比加入至所述待处理体系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木质生物炭电子传递强化微生物还原六价铬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处理的操作包括:在温度为25~35℃、pH为7~11、震荡速率为130~155rpm的条件下培养至少24小时。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木质生物炭电子传递强化微生物还原六价铬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培养处理后,还包括对所述六价铬还原后的水体进行分离,所述分离过程中的转速为12000rpm,所述分离的时间为8~10min。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木质生物炭电子传递强化微生物还原六价铬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木质生物炭在所述待处理体系中的浓度为0.2~10g/L。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木质生物炭电子传递强化微生物还原六价铬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木质生物炭的制备包括步骤:
干燥:将洗净的树干打碎而成生物质材料,并干燥至含水率低于10%;
过滤:将干燥的所述生物质材料粉碎,并通过100目筛得到符合粒径要求的生物质材料颗粒;
炭化:将所述生物质材料颗粒混合均匀后送入马弗炉热解炭化,得到炭化产物;
研磨:对冷却后的所述炭化产物进行研磨,并过200目筛,得到所述木质生物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木质生物炭电子传递强化微生物还原六价铬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树干来源于乔木树干。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木质生物炭电子传递强化微生物还原六价铬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热解过程中的温度为500~700℃,升温速率为6℃/h,并保持所述热解的时间为2h。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木质生物炭电子传递强化微生物还原六价铬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六价铬在所述待处理体系中的初始浓度为100~500mg/L。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南大学,未经中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18789.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