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高热锻模具寿命的Zr基高熵合金涂层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215815.1 | 申请日: | 2021-0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2596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7 |
发明(设计)人: | 赵中里;薛勇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何阳轩 |
主分类号: | C23C14/32 | 分类号: | C23C14/32;C23C14/16;C23C14/06;C23C14/02;C23C8/38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广友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11237 | 代理人: | 张仲波 |
地址: | 100000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高 锻模 寿命 zr 基高熵 合金 涂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的实施例公开一种提高热锻模具寿命的Zr基高熵合金涂层及其制备方法,属于金属表面处理技术领域。所述Zr基高熵合金涂层是指打底层、过渡层以及功能层,厚度分别为200~400nm、2000~4000nm、1000~2000nm。本发明的该膜层由原子半径不同的多主元元素组成,组织致密,减少了原子扩散通道,提高了涂层的扩散阻挡性能,降低了模具的扩散磨损,且成分从基体到膜层表面的呈线性连续变化,ZrTiN~AlCrSiN过渡层中氮化物含量呈线性连续增加,改善了膜层结构和使用性能的匹配性,膜层中没有出现成分差异界面,保证了高附着力、高硬度和高热震性的同时实现。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金属表面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用于提高热锻模具寿命的表面Zr基高熵合金涂层及方法。
背景技术
长寿命锻造模具制造技术成为锻造行业自动化生产中的共性难题和“卡脖子”技术瓶颈,迫切需要尽快攻克。
锻造过程中,模具与炽热金属直接接触,其失效是一个热(温度)-力(摩擦力)-化学介质(润滑剂)等多因素长时间共同作用造成的非线性动力学问题,是多种失效机理耦合下的结果,使用过程中模具常常会出现磨损、疲劳、氧化、断裂及塑性变形等失效形式,而失效往往始于表面,现有的均质热锻模具材料均难以满足热锻模模膛表面及近表面层的使用性能要求。
现代表面处理技术(如离子氮化、PVD、等离子喷涂等)可以将材料的高强韧性和表面的高硬、高耐磨性有机结合起来,获得综合性能优异的高品质模具,已成为现代模具制造的发展方向。
采用电弧离子镀技术制备的CrN、TiN、TiAlN、CrAlN、ZrTiN等涂层已在各种切削刀具加工上取得显著效果,得到了工业界的广泛认可;在热作或冷作模具表面制备硬质涂层,以此来大幅提高模具使用寿命,已经引起重视,但在热锻模具领域的应用效果一直差强人意,迫切需要开发新型涂层体系和工艺。
近年引起国内外学者广泛关注的高熵合金涂层,正逐步展现出凌驾于传统涂层的优异性能,在硬度、耐磨性、耐蚀性、高温稳定性等方面都有着突出的表现。利用表面工程技术在热锻模具表面设计并制备高熵合金涂层是推动高熵合金向多功能运用、高附加值发展的不二之选,将高熵合金氮化物涂层对热锻模具表面进行强化,展现良好的发展前景。
目前常采用溅射方法进行高熵涂层制备,在硬度、耐磨性、耐腐蚀、抗高温氧化性及耐回火软化等方面性能突出,但存在工艺较为繁琐、涂层结合强度不足、热稳定性能较差等缺陷,在实际应用中不能满足热锻模具高温、重载的恶劣工况,涂层发生过早失效,延寿效果并不明显。
在已有研究中,针对高熵合金涂层硬度、抗氧化性的报道居多。性能优异(Al29.1Cr30.8Nb11.2Si7.7Ti21.2)50N50涂层,硬度可超过35GPa,(Al0.34Cr0.228Nb0.11Si0.11Ti0.22)50N50涂层抗氧化数据极为优异。但是热锻模具由于基体硬度较低,一般低于52HRC,热力耦合作用下的弹塑性变形较大,模具模腔深且复杂。故而,热锻模具表面强化层的塌陷、剥落就成为决定热锻模具使用性能的关键。热锻模具的表面强化处理不仅要求得到一定硬度的表面,而且希望获得的强化层与基体具有高的结合强度和相近的线膨胀系数,强化层本身也要有一定的强韧性和耐热性。
为此,本发明针对热锻模具服役条件,系统开发了一种显著提高热锻模具寿命的Zr基高熵合金涂层及其制备方法。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何阳轩,未经何阳轩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1581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心内科止血抢救装置
- 下一篇:一种混合储能、光伏、热能联产系统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