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株E种BEV新强毒株及其分离方法与应用有效
| 申请号: | 202110212912.5 | 申请日: | 2021-02-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61836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04 |
| 发明(设计)人: | 付强;史慧君;李祯;李泽宇;姚刚;杨莉;刘来珍;王金泉;赵红琼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疆农业大学 |
| 主分类号: | C12N7/00 | 分类号: | C12N7/00;C12N1/02;A61K35/76;A61P31/14 |
| 代理公司: | 西安亚信智佳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41 | 代理人: | 段国刚 |
| 地址: | 830052 新疆维吾尔*** | 国省代码: | 新疆;6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bev 新强毒株 及其 分离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具体提供一株新强毒株牛肠道病毒BEV新疆分离株BL311保藏号为CCTCC NO:V202098,毒株接种至MDBK细胞培养24h后可见明显的细胞变圆、碎裂、脱落等严重的致细胞病变效应;测定该毒株的滴度为1×10supgt;16/supgt;subgt;./subgt;supgt;1/supgt;TCIDsubgt;50/subgt;/0.1mL;理化性质检测发现该病毒对乙醚、氯仿等有机溶剂有抵抗力,56℃处理或紫外线照射1h可使病毒失去活性;电镜观察该病毒为直径约25~30nm的球形颗粒;测序发现分离株基因组全长7412nt;遗传进化分析显示该分离株属于BEV‑E3型;感染BALB/c小鼠后,剖检表现为器官肿大出血等症状;镜检可见炎性细胞浸润、出血等变化。对于牛肠道病毒相关疾病的防治,疫苗制备以及模型动物构建等领域具有良好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技术领域,涉及一株E种BEV强毒株,具体涉及一株E种BEV强毒株及其分离方法与应用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牛肠道病毒感染是由小RNA病毒科肠道病毒属的牛肠道病毒(Bovineenterovirus,BEV)引起的一种临床上以发热、咳嗽、呼吸困难、腹泻和繁殖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传染病。根据最新病毒分类,牛肠道病毒与人脊髓灰质炎病毒、人柯萨奇病毒和猪肠道病毒等同属小RNA病毒科肠道病毒属。牛肠道病毒感染符合肠道病毒属病毒感染的普遍规律,即:是一种综合征,可由不同肠道病毒所引起,同一种(型)肠道病毒可以导致不同综合征;牛感染肠道病毒后多数为亚临床表现,有超过90%的感染牛无症状,不易被发现;普遍分布于世界各地,感染广泛存在,并且常引起暴发;在环境中非常稳定,能在环境中存活很长时间。牛肠道病毒的病原性并不明显,但有时会侵犯其他器官而导致临床上出现各种综合征。牛肠道病毒的感染宿主较广,包括牛、羊、马、犬、羊驼等动物。BEV感染在牛群中非常普遍,且常与其他病原体发生混合感染和继发感染,导致牛群出现较高的死亡率,给养牛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该病在国内为新发传染病,常与其他病原混合感染,在其发病机理、抗病毒药物与防治等方面缺乏研究。因此,筛选出相关致病毒株,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控制BEV感染对养牛业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株牛肠道病毒BEV新疆分离株BL311CCTCCNO:V202098,具有典型新毒株的特点,细胞毒性较强,该毒株的滴度为1×1016.1TCID50/0.1mL,理化性质检测发现该病毒对乙醚、氯仿等有机溶剂有抵抗力,56℃处理或紫外线照射1h可使病毒失去活性,感染BALB/c小鼠后,剖检表现为器官肿大出血等症状;镜检可见炎性细胞浸润、出血等变化,对于牛肠道病毒的防治,疫苗制备以及模型动物构建等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株分离自博乐地区某养牛场出现腹泻症状的病牛新鲜粪便样品的新强毒株牛肠道病毒BEV新疆分离株BL311CCTCCNO:V202098及其应用,该病毒具有典型新毒株的特点,理化性质检测发现该病毒对乙醚、氯仿等有机溶剂有抵抗力,56℃处理或紫外线照射1h可使病毒失去活性,感染BALB/c小鼠后,剖检表现为器官肿大出血等症状;镜检可见炎性细胞浸润、出血等变化,对于牛肠道病毒的防治,疫苗制备以及动物模型构建等领域具有良好应用前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疆农业大学,未经新疆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1291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